本篇文章5479字,读完约14分钟

新华日报记者谢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全面建立和完善监督委员会,在村务公开决策、物业管理、工程建设、惠农政策措施落实等方面发挥监督作用。

目前,中国有近60万个建制村。原来的村级组织成立了“两个委员会”——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后来又增加了一个监督委员会。“三委”的制度安排源于浙江省武义县后陈村的创新实践。

从15年前陈村发现报道后创建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实践,到“后老龄化经验”的形成,到村务监督法律化的写作,再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要求的“治国方略”,记者们多年来一直关注和研究这一制度,撰写了30多篇研究文章。

政策

15年前的一份调查报告

武义县后陈村位于郊区,2000年后,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大量土地被征用,村集体可支配资金急剧增加。由于村里的财政不透明,一些村干部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的矛盾和纠纷持续不断。从2000年到2003年,全县连续查处了两名村支书,但村干部腐败现象仍在继续。在此期间,后陈村每年有近100起上访事件,成为武夷山的第一个村。

政策

为解决当地农村因腐败引发的村干部滥用职权和村民连续上访问题,武义县委选择干群关系紧张的后陈村开展村务监督机构试点。2004年6月18日,后陈村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村监督委员会),选举产生了村监督委员会第一任主任。

政策

当时,引起记者注意的是,后陈村成立村委会的做法与以前农村成立的金融监管小组有着本质的不同。前者由村委会管辖,领导通常是村委会成员,而后者是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之外相对独立的权力监督机构。它和村委会是独立的,互不隶属。用当时武义县委主要领导的话来说,就是要支持农村的监督力量,形成村级权力的制约机制,改善农村基层的政治生态环境,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政策

更重要的是,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实行村务管理与监督相分离的工作模式。后来陈建建立了两种制度,即村务管理制度和村务监督制度。村委会按照管理制度管理村务,村委会按照监督制度进行监督。每个人都按照系统工作。村务监督委员会有权提出村务建议,但无权作出决定。决定权在村党支部领导的村民代表会议。因此,村党支部是领导的核心,村民代表会议是决策机构,村委会是执行管理机构,村务监督委员会是村务监督机构,是一个闭环系统。后陈村委会的成立,构建了村级组织“三村委员会”的运行机制。

政策

后陈村监督委员会成立后,这个专门机构监督村务的全过程。村民们说,村委会成员的监督越积极,村民们就越放心。如果他们有任何意见,他们将向村监督委员会报告,请愿案件将会减少。

2005年1月10日,记者跟踪这一制度模式的运行和实际效果近半年,收集了关于后陈村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调查情况,引起了当时浙江省委主要领导的关注并给予指示。浙江省委办公厅、省纪委、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省农业厅、省农业厅等部门组成调查小组,前往武义后陈村进行专项调查。后来陈的“治村方案”进入了省委决策层的视野。

政策

“后体验”遍及全国

继陈的村委会制度模式之后,这一制度很快在武义县的所有村庄得到推广。记者们一个接一个地调查并撰写了大量报道。2005年3月17日,《新华日报》题为《浙江武义:分权制衡治村》的调查报告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同年4月9日,新华网的文章《如何遏制“村官”的“权力幻想”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同年5月6日,《报刊文摘》在《记者观察》上转载了记者的专题稿件,标题为“村干部腐败前后”,迫使浙江出现了一个新的任务——监督委员会。在此之前和之后,主流媒体也报道了武义的“后老龄化”经历,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政策

2005年6月16日至17日,浙江省委主要领导专程来到武义后陈村,在后陈村召开座谈会,充分肯定了后陈村建立监事会制度的模式和实际效果,要求后陈村成为全省的典型引路人,试点工作应予以完善和搁置。“后陈经验”从此走出武夷。2006年1月9日,司法部和民政部授予后陈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荣誉称号。此后,武义县的“监督委员会制度”获得了第三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政策

201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吸收了武义县后陈村的创新做法,明确规定“村务公开应当设立监督委员会或者其他形式的村务公开监督机构”,为我国村级监督组织的建立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政策

继续跟进研究,成为中央政府的“参谋”

新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后,我国农村基层组织的载体日益健全,实践内容不断丰富。然而,由于设立村委会的内容简单,在该法中缺乏具体化,后现代制度设计的核心价值并没有在实施中得到体现和落实。在一些农村地区,村委会成立后就成了摆设。2014年9月,记者提出专项调查规划,得到高度重视和支持。由浙江、广东、河南、吉林、安徽、河北等省的记者组成的研究小组历时近一个月,收集并出版了一批13部手稿。

政策

这组研究文章着眼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从我国村民自治实践的现状出发,切入实际问题,走访了许多村民、村干部、乡镇干部、县市党政领导、省级部门、国家有关部委以及许多高校的专家学者。以村级民主监督为重点,梳理和分析成立村级监督委员会的争议焦点和困惑,并结合在国家层面了解到的信息,提出新华社记者的专业意见。收集了关于建立村委会制度实施过程中的争议焦点和分析、推进村委会的务实运用、浙江省武义县后陈村村委会成立10年回访等方面的报道,受到了相关方面的高度关注。

政策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在《意见稿》中提出,现阶段迫切需要重视完善村委会的制度设计,进一步规范监督的主体、内容、权限和程序,完善村民对村务的有效监督机制,加强对村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防止村委会流于形式、流于形式,确保监督在制度建立后切实有效。我们高兴地看到,这些建议已经反映在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

政策

一份好的研究稿必须是深入理解中心精神、重要主题、细致研究、宏观与微观、专业性与参考性的有机结合。通过对农村基层组织的专项调查,中央深化改革办公室直接牵头组织制定了督导委员会的指导意见。民政部的一位干部说,新华社的村务监督研究资料是他所看到的众多相关资料中最专业、最有价值的文章。“问题深刻,情况真实全面,建议到位,为中央研究课题指导提供了重要参考。”

政策

2017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建立和完善监事会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根据《指导意见》,监督委员会的建立和完善对遏制村民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时至今日,“后陈经验”已经声名远播,后陈的“治村计划”已经成为“治国之策”。

政策

导语:新华日报记者谢在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全面建立和完善监督委员会,发挥政策措施在村务决策和公开、物业管理、项目建设、惠农等方面的作用

新华日报记者谢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全面建立和完善监督委员会,在村务公开决策、物业管理、工程建设、惠农政策措施落实等方面发挥监督作用。

目前,中国有近60万个建制村。原来的村级组织成立了“两个委员会”——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后来又增加了一个监督委员会。“三委”的制度安排源于浙江省武义县后陈村的创新实践。

从15年前陈村发现报道后创建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实践,到“后老龄化经验”的形成,到村务监督法律化的写作,再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要求的“治国方略”,记者们多年来一直关注和研究这一制度,撰写了30多篇研究文章。

政策

15年前的一份调查报告

武义县后陈村位于郊区,2000年后,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大量土地被征用,村集体可支配资金急剧增加。由于村里的财政不透明,一些村干部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的矛盾和纠纷持续不断。从2000年到2003年,全县连续查处了两名村支书,但村干部腐败现象仍在继续。在此期间,后陈村每年有近100起上访事件,成为武夷山的第一个村。

政策

为解决当地农村因腐败引发的村干部滥用职权和村民连续上访问题,武义县委选择干群关系紧张的后陈村开展村务监督机构试点。2004年6月18日,后陈村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村监督委员会),选举产生了村监督委员会第一任主任。

政策

当时,引起记者注意的是,后陈村成立村委会的做法与以前农村成立的金融监管小组有着本质的不同。前者由村委会管辖,领导通常是村委会成员,而后者是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之外相对独立的权力监督机构。它和村委会是独立的,互不隶属。用当时武义县委主要领导的话来说,就是要支持农村的监督力量,形成村级权力的制约机制,改善农村基层的政治生态环境,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政策

更重要的是,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实行村务管理与监督相分离的工作模式。后来陈建建立了两种制度,即村务管理制度和村务监督制度。村民委员会按照管理制度管理村务,村务监督委员会按照监督制度进行监督。每个人都按照系统工作。村务监督委员会有权提出村务建议,但无权作出决定。决定权在村党支部领导的村民代表会议。因此,村党支部是领导的核心,村民代表会议是决策机构,村委会是执行管理机构,村务监督委员会是村务监督机构,是一个闭环系统。后陈村委会的成立,构建了村级组织“三村委员会”的运行机制。

政策

后陈村监督委员会成立后,这个专门机构监督村务的全过程。村民们说,村委会成员的监督越积极,村民们就越放心。如果他们有任何意见,他们将向村监督委员会报告,请愿案件将会减少。

2005年1月10日,记者跟踪这一制度模式的运行和实际效果近半年,收集了关于后陈村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调查情况,引起了当时浙江省委主要领导的关注并给予指示。浙江省委办公厅、省纪委、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省农业厅、省农业厅等部门组成调查小组,前往武义后陈村进行专项调查。后来陈的“治村方案”进入了省委决策层的视野。

政策

“后体验”遍及全国

继陈的村委会制度模式之后,这一制度很快在武义县的所有村庄得到推广。记者们一个接一个地调查并撰写了大量报道。2005年3月17日,《新华日报》题为《浙江武义:分权制衡治村》的调查报告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同年4月9日,新华网发表的《如何遏制村官权力幻想》一文在社会上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同年5月6日,《报刊文摘》在《记者观察》上转载了记者的专题稿件,标题为“村干部腐败前后”,迫使浙江出现了一个新的任务——监督委员会。在此之前和之后,主流媒体也报道了武义的“后老龄化”经历,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政策

2005年6月16日至17日,浙江省委主要领导专程来到武义后陈村,在后陈村召开座谈会,充分肯定了后陈村建立监事会制度的模式和实际效果,要求后陈村成为全省的典型引路人,试点工作应予以完善和搁置。“后陈经验”从此走出武夷。2006年1月9日,司法部和民政部授予后陈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荣誉称号。此后,武义县的“监督委员会制度”获得了第三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政策

201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吸收了武义县后陈村的创新做法,明确规定“村务公开应当设立监督委员会或者其他形式的村务公开监督机构”,为我国村级监督组织的建立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政策

继续跟进研究,成为中央政府的“参谋”

新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后,我国农村基层组织的载体日益健全,实践内容不断丰富。然而,由于设立村委会的内容简单,在该法中缺乏具体化,后现代制度设计的核心价值并没有在实施中得到体现和落实。在一些农村地区,村委会成立后就成了摆设。2014年9月,记者提出专项调查规划,得到高度重视和支持。由浙江、广东、河南、吉林、安徽、河北等省的记者组成的研究小组历时近一个月,收集并出版了一批13部手稿。

政策

这组研究文章着眼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从我国村民自治实践的现状出发,切入实际问题,走访了许多村民、村干部、乡镇干部、县市党政领导、省级部门、国家有关部委以及许多高校的专家学者。以村级民主监督为重点,梳理和分析成立村级监督委员会的争议焦点和困惑,并结合在国家层面了解到的信息,提出新华社记者的专业意见。收集了关于建立村委会制度实施过程中的争议焦点和分析、推进村委会的务实运用、浙江省武义县后陈村村委会成立10年回访等方面的报道,受到了相关方面的高度关注。

政策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在《意见稿》中提出,现阶段迫切需要重视完善村委会的制度设计,进一步规范监督的主体、内容、权限和程序,完善村民对村务的有效监督机制,加强对村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防止村委会流于形式、流于形式,确保监督在制度建立后切实有效。我们高兴地看到,这些建议已经反映在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

政策

一个好的研究稿必须是深入理解中心精神、重要主题、细致研究、宏观与微观、专业性与参考性的有机结合。通过对农村基层组织的专项调查,中央深化改革办公室直接牵头组织制定了督导委员会的指导意见。民政部的一位干部说,新华社的村务监督研究资料是他所看到的众多相关资料中最专业、最有价值的文章。“问题深刻,情况真实全面,建议到位,为中央研究课题指导提供了重要参考。”

政策

2017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建立和完善监事会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根据《指导意见》,监督委员会的建立和完善对从源头上遏制村民周围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时至今日,“后陈经验”已经声名远播,后陈的“治村计划”已经成为“治国之策”。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政策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15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