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19字,读完约8分钟

绿色金融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进入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随着人口规模、国际地位的变化和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要求,一方面,中国意识到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中国深深感到,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它应该承担更多的环保、节能和减排责任。

万喆:中国绿色金融何以“后来居上”?

当前,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失衡等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全球性经济和政治问题。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工业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传统工业化大多是以过度消耗资源为代价的,而传统市场经济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忽视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日益恶化。21世纪,人类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带来的生存危机。各国政府开始积极倡导绿色经济,注重低能耗、低污染和高效率。

万喆:中国绿色金融何以“后来居上”?

然而,绿色经济往往投资大、周期长、技术含量高。除了政府补贴、税收优惠等传统支持方式外,还需要整合和强化金融在其中的作用,使金融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金融支持者,使金融机构向与社会环境和谐的方向转型。因此,目前,绿色金融已经成为国际组织、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在传统经济转型过程中,将传统金融转型发展为绿色金融也是当务之急。

万喆:中国绿色金融何以“后来居上”?

出生在斯里兰卡,但被困在斯里兰卡

为了缓解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的人类发展,国际组织、政府部门和学术机构正在探索各种途径。在此背景下,绿色金融的概念于1991年首次提出。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了《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后,环境保护和减排成为关注的焦点,绿色金融得到推广。1997年,《京都议定书》的签署进一步推动了绿色金融的研究和发展。

万喆:中国绿色金融何以“后来居上”?

2000年,第四版《美国传统词典》提出了环境金融的概念,将绿色金融定义为环境经济的一部分,并研究了如何利用多元化的金融工具来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2003年6月,“赤道原则”将绿色金融的实践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赤道原则是国际金融业的标杆,商业银行在项目融资中采取自愿原则,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和社会问题。这一原则为项目融资中的生态环境和社会风险评估提供了一个框架,这意味着银行将在经营中将其企业社会责任提升到企业治理的战略层面。至此,绿色金融体系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万喆:中国绿色金融何以“后来居上”?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都把重点放在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低碳经济以其低能耗、低污染、高利用率和高效率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备受关注。

然而,起源于发达国家的绿色金融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高度重视和快速发展后,遇到了瓶颈。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拒绝履行节能减排义务,国际合作陷入僵局。

中国的政策推广:虽然起步较晚,但很有决心

相对而言,我国的绿色金融实践起步落后于国外,但在逐步探索的过程中,政策推广的决心和意愿都很强。

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实施信贷政策和加强环境保护的通知》,绿色金融开始萌芽。

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这可以视为中国绿色金融的开端。

2008年,环境保护部和金融监管部相继出台“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绿色信贷”等新政策,绿色金融政策正式启动。

2011年启动了“绿色信贷”评估研究项目,并计划建立“中国绿色信贷数据中心”,为商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管理和评估风险提供权威信息支持。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生态文明体系改革总体规划》,首次明确了建立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顶层设计。

2016年,全国人大通过了《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现代金融体系,支持绿色金融发展。

目前,中国的绿色信贷已经发展到制定行业能效指引的地步,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2012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绿色信贷指引》,规范银行业绿色信贷操作流程;2013年,银监会推出绿色信贷统计系统;2014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绿色信贷实施关键评价指标》,包括组织管理、能力建设、流程管理、内控管理和信息披露等100多项指标。

万喆:中国绿色金融何以“后来居上”?

中国的实践促进:各方共同努力快速发展

在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绿色金融在中国发展迅速。中国是世界上建立“绿色信用指数体系”的三个国家之一,也是第一个由政府支持的机构发布自己的绿色债券定义标准的国家。“绿色金融”越来越被许多国内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所认可。

万喆:中国绿色金融何以“后来居上”?

目前,在我国新旧产业转型和发展动能的关键时期,银行业金融机构重点将信贷业务向绿色产业倾斜,推进传统产业的绿色转型。

在银行的领导下,中国绿色信贷项目的数量从2007年的2700个增加到2013年的14000个;绿色信贷的贷款余额也从2007年的3400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1.6万亿元。

2014年,银行业机构绿色信贷余额为7.59万亿元,其中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同比增长15.67%,达到6.01万亿元。据估计,贷款支持的项目预计每年将节约1.67亿吨标准煤,节约9.34亿吨水,减少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2015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为8.08万亿元,其中21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为7.01万亿元,同比增长16.42%。贷款支持的项目预计将节约2.21亿吨标准煤、7.56亿吨水和5.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万喆:中国绿色金融何以“后来居上”?

此外,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2016年上半年,国内绿色债券发行量领先,占全球的三分之一;离岸绿色债券发行在全球排名第三。

一旦统一碳市场在2017年完成,规模预计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在中国七个主要地区试点碳市场后,预计全国统一碳市场将于2017年启动,届时将超过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目前,相关准备工作正在加紧进行。

中国的国际推广:与国际社会的双赢合作

此外,中国从未忘记大国责任和共同发展的理念,并将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共赢作为最终目标。

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政府承诺在2020年将单位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40% ~ 45%。与此同时,中国通过多边合作机制,不断探索,努力搁置争议,迎接挑战,共同发展,推动全球绿色经济和金融进步。

通过高层战略对话,世界最大排放国中国和美国先后于2014年11月、2015年9月和2016年3月在北京和华盛顿发表了三次《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并于2015年9月和2016年6月分别在洛杉矶和北京发表了两次《中美气候领导宣言》,强调对环境和气候问题的关注。

万喆:中国绿色金融何以“后来居上”?

今年6月,欧盟和中国达成了一个1000万欧元的合作项目,旨在加强欧盟和中国在碳排放交易方面的合作。

7月,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在中国发行绿色金融债券,这是多边开发银行首次获准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人民币绿色金融债券。

在中国的倡导和推动下,2015年12月通过的《巴黎协议》开启了全球气候行动的新征程。2016年上半年,《巴黎协定》开放供签署,并得到了热烈响应。截至6月底,179个缔约方已经签署,19个缔约方提交了国内批准文件。

在中国杭州召开的2016年g20会议首次将绿色金融和气候合作列为重点议题,并成立了“绿色金融工作组”,研究建立绿色金融体系,推动全球经济绿色转型,加强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Postscript

无论是在金融、绿色还是绿色金融方面,中国起步较晚,但却落后了。

在中国的推动下,全球对绿色金融和低碳经济的热情和共识在空之前就已经显现,并被应用到国际合作和国内行动中。各国都在积极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同时借助金融市场的力量优化资金和资源配置,帮助转型升级和结构改革,从而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和可持续性。

万喆:中国绿色金融何以“后来居上”?

当然,这只是一小步。如何解决绿色金融的外部性仍然需要探索、尝试和突破。绿色金融标准、法律等问题仍需深入探讨。然而,发达国家的早期工业化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它们的“绿色”标准与发展中国家有很大不同。因此,合作中的分歧仍然需要弥合。

万喆:中国绿色金融何以“后来居上”?

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中国有句老话,“如果你能帮助世界”,事实上,中国人相信如果你能帮助世界,你就能做好事。我们是命运共同体,需要更广阔的胸怀来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万喆:中国绿色金融何以“后来居上”?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4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