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40字,读完约3分钟

中新社福州12月2日电题:“华侨界杰出人物”吴新涛:想为桥献出一生。

中新社记者郭熙婵

“我们这一代目睹了国家最贫困的时候,渴望国家的坚强之心。 我们就像架“桥”,从经验到有无,到承前启后。”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吴新涛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12月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第九届全国回国华侨代表大会上,74岁的吴新涛被授予“中国华侨界杰出人物”的荣誉。 从一个回国华侨的家族成长为“华侨界杰出人物”,吴新涛甘心为桥,不惜一生。
吴新涛于1939年出生于福建省南华侨乡石狮子的回国家庭,其父亲是菲律宾回国者,妻子是印度尼西亚回国者,家族的亲戚大多现在也住在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

【快讯】“侨界杰出人物”吴新涛:甘愿为桥 不负此生

现在孩子们已经定居在美国,吴新涛依然“固守阵地”,保护实验室,追随自己的学生。 30多年来,他发表了250多篇sci (美国科学新闻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引文索引类刊物)论文,培养了近40名硕士和博士生,被学术界誉为含硫过渡金属集群化学行业的“国际领袖学者”。

【快讯】“侨界杰出人物”吴新涛:甘愿为桥 不负此生

摆弄试管,静静地注意,低头记录……过了古希之年的吴新涛在实验室开始了这些,但依然毫不含糊。 吴新涛说,自己还是十几岁的时候,就被这些瓶子罐子吸引着走来走去,幸运地守护着最初的梦想。

吴新涛于1956年进入厦门大学化学系,认识了影响其一生的恩师吕嘉锡。

在恩师的推荐下,20世纪80年代,吴新涛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留学了两年。 对过了年才出国的吴新涛来说,美国之行对他打击很大。

“和我同龄的人可以当领导,走在路上的‘无车族’基本上是大陆学者,也有美国人对中国人的歧视……”。 回顾当时的见闻,吴新涛很感慨。

在中美差距面前,吴新涛“科研强国”的愿望更为紧迫。 从美国学习回来后,吴新涛抱着“敢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含硫原子簇化学、稀土类-氨基酸簇化学及超分子无机组装化学等研究行业取得了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性科学研究成果。

【快讯】“侨界杰出人物”吴新涛:甘愿为桥 不负此生

作为基础科学家的吴新涛的贡献一般外行人很难阅读,但吴新涛认为基础科学和房子的基础一样重要,“只有有了基础,大楼才能盖得很高”。

让吴新涛高兴的是,中国科学技术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在一点行业迅速进步,单向输入成为过去,平行交流成为现实。

“我们这一代,越来越多的人起到桥的作用,从百废待兴到赶上国际水平。 但是,这个过程并不容易。 光靠我们是不行的。 更大的快速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继承人。 ”。 在采访中,吴新涛多次提到“桥梁”一词,据他介绍,自己的一生起着“桥梁”的作用。

【快讯】“侨界杰出人物”吴新涛:甘愿为桥 不负此生

吴新涛办公室的半壁书架上有一排装订精良的书,吴新涛很重视历代学生写的论文。 “我走这条路是因为遇到了好老师。 卢先生对我的影响帮助了我一辈子。 所以,我也想成为对别人有用的老师。 ”。

吴新涛一直铭记卢嘉锡先生的“如果不能培养几个超越自己的学生,即使不是好老师”的教诲,他希望自己将前人的优秀经验、理念继承给学生,让学生得到启发,做新工作

说到被选为“华侨界杰出人物”,吴新涛向记者展示了秘藏文件“一家福”,在照片中看到出生于美国的孙子孙女,吴新涛露出了笑容。

作为美国和菲律宾的华侨,吴新涛目睹了海外华侨华人地位的变化。 “他们和以前不一样了。 祖国强大了,他们的腰板也更直了。 ”。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快讯】“侨界杰出人物”吴新涛:甘愿为桥 不负此生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30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