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98字,读完约2分钟

“9岁的女孩给了主持人10万元的彩礼”,“护士10岁的儿子给了主持人10万元”,“孙女花了奶奶的救命钱玩手机游戏”...一些未成年人花父母的“巨款”并不罕见,因为他们给游戏充电,奖励主播。这笔钱应该退还吗?退款是多少?最近,最高法律给出了明确的意见,为青少年奖励的混乱增加了法律障碍。

未成年人网络打赏乱象该治了!

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正确审理第19号民事案件中涉及肺炎的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二)》明确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在网络直播平台上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奖励”消费与其年龄和智力不相适应的金钱,监护人要求网络服务商返还金钱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在某些情况下,最高法明确提出了支持未成年人无效充值的意见,这不仅为在法律层面上解决此类纠纷提供了实践指导,也为网络娱乐业的发展及时定下了“航向”。

未成年人网络打赏乱象该治了!

为什么在涉及疫情的民事案件指导意见中出现了控制未成年人网上奖励混乱的内容?毫无疑问,这一《意见》的颁布呼应了疫情防控的背景。截至2020年3月,中国网络直播和网络游戏的用户数量分别达到5.6亿和5.32亿。在防疫期间,网络娱乐已经成为许多未成年人在家生活的主要娱乐形式。网络游戏下载和其他数据创下新高,导致越来越多的法律纠纷。因此,随着行业的蓬勃发展和防疫期间的特殊情况,适时出台相关指导意见,有利于从源头上遏制此类现象及相关民事纠纷。

未成年人网络打赏乱象该治了!

应该说,纠纷在一定程度上源于网络服务商的监管,《意见》对平台进行了“提醒”。根据《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研究报告》,中国有1.75亿未成年互联网用户。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配套的技术服务和制度支持应及时跟上,如限制未成年人注册、加强用户认证等,这样既降低了自身的风险,又避免了因退费而引发的纠纷,承担了社会责任,遏制了未成年人网上消费的混乱。

未成年人网络打赏乱象该治了!

没有父母的监督也会引起纠纷。《意见》的颁布并不意味着父母可以成为店主。“熊海子”很有收获,问题出在父母身上。对于8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来说,判断其消费是否有效的前提是要证明充电行为是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未成年人总有一天会长大,所以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是父母的责任。如果放任不管,父母最终将不得不“买单”。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未成年人网络打赏乱象该治了!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5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