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04字,读完约4分钟

c

小乔(身份证号:乔望中国)最近整理出了几种新的诈骗方法,希望大家能从眼睛里看到,牢记在心,在非常时期提高警惕。

利用“特许状”进行虚假新闻欺诈

海外疫情越来越严重,许多飞往中国的外国航班减少或停飞。一些骗子借此机会发布虚假的航班信息,声称他们可以帮助抢购“包机”,然后实施欺诈。

在这种骗局中,骗子们经常通过截取片面的新闻制造谣言和恐慌,然后声称他们有渠道出售直飞回中国的航班,或者提供包机服务,甚至宣传他们提供的直航比正规渠道便宜。

当有人向他们要直达机票、包机等服务时,他们会被拖进所谓的“包机返程团”,付款后会被勒索。

网络截图


提醒:关于包机相关事宜,请注意驻外使领馆网站上的官方消息,不要相信来历不明的信息。如有类似信息,应确认信息的真实性。如果是诈骗,要保留证据,第一时间报警,同时通知大使馆或领事馆。


发起虚假慈善捐赠欺诈


也有诈骗者利用人们的同情和善良,进行虚假的慈善捐赠来骗取人们的钱财。

几天前,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收到了人们关于被虚假慈善机构欺骗的求助。这些骗子假装是非营利组织、慈善机构等。发布虚假的“爱心”防疫信息,通过设立虚假的官方网站和小程序吸引人们为感染者筹款。

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网站截图


提醒:在特殊情况下,当涉及金钱的新闻时,你必须小心。如果你想在网上捐款,你首先应该知道募捐者的资格和公开募捐活动的记录。核实后,用信用卡支付。小心不要使用礼品卡或电汇。付款后保留交易记录,如果被骗,及时投诉并报警。

海外借疫情诈骗又出新套路,千万别上当!

冒充雇主实施欺诈

在流行病期间,许多人被迫停止在家工作,一些骗子利用他们渴望工作的心情来行骗。

由于想在家工作,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中国人黄女士加入了国家卫生部人力资源数据库网站,并收到了迅达声称来自一家学术机构的电子邮件。不久,对方说,“向公司汇报并汇总年度预算”,并要求她在指定账户中存入5000美元。

海外借疫情诈骗又出新套路,千万别上当!

在对方要求存款后不久,银行通知黄女士的丈夫,“5000美元的支票被拒付。”黄女士发现有问题,立即赶到银行要求停止付款。

提醒:不要随便存放来历不明的支票,一定要核实对方的身份,必要时向当地有关部门求助。如果你在美国遇到欺诈,你可以在官方网站或各州总检察长办公室向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投诉。

假装是电信诈骗的官方机构

最近,中国驻克赖斯特彻奇总领事馆领事区的华侨接到不同号码的来电,自称“中国使领馆”。另一方以发放“健康包”为由欺骗并获取当事人的个人信息,并将电话转给“国内相关部门”实施欺诈。

据总领馆称,3月22日发布了一条消息,让在领事区学习的中国学生在网上注册。由于少数学生在网上报告的邮寄地址不具体,一些学生被要求通过电子邮件或人工电话补充邮寄地址,但他们从未向海外学生和海外华人询问其他信息。

海外借疫情诈骗又出新套路,千万别上当!

此外,还有一些骗子,他们自称是官方机构,进行防疫宣传调查,并要求人们根据提示转移人工服务;或者发送一封电子邮件,假装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等官方机构,声称提供了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最新信息,并要求人们点击相关链接。

海外借疫情诈骗又出新套路,千万别上当!


提醒:电信欺诈是欺诈者的常见手段。不要轻易听信轻信,不要在电话或互联网上向任何陌生人提供个人身份和银行信息。不要点击对方提供的链接,网站可能会试图欺骗人们提供个人信息。如果人们想找到相关信息,他们应该去政府的官方网站。

海外借疫情诈骗又出新套路,千万别上当!


如果你不幸受骗,造成经济损失,你应该及时向警方报案;如涉案款项在中国境内以银行卡转账方式兑现,在向当地政府报告后,还应向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报告,或向当地反诈骗中心报告。

2月中旬,广西南宁女子陈某在网上高价出售不明口罩,被警方逮捕。照片显示警察扣押了涉案物品。

此外,还有许多类型的欺诈方法,如谎称包裹中有违禁品并询问个人信息;撒谎说有“特定的药物”可以治疗COVID-19肺炎……随着疫情的继续,只会有更多的后续骗局。

在这里,小乔(身份证:乔望中国)提醒海外华人和海外学生,要保持警惕和冷静,不要让不法分子得到空!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海外借疫情诈骗又出新套路,千万别上当!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11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