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98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与新时代评论》:三分钟内的“哀悼”与“思考”
中新社北京四月四日电三分钟后“悲伤”和“思考”
中新社记者安
庚子是清楚的,他的悲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4月4日,中国各地以国家的名义,用最特殊、最隆重的仪式悼念在COVID-19肺炎疫情中遇难的烈士和同胞。
从10: 00开始,空煤气似乎静止了。整整三分钟,全国人民默默地低下了头,汽车、火车和轮船的汽笛声以及anti-空的警报声相继响起。国家和外国使领馆将降半旗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4月4日,人们在河北省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默哀。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19日肺炎疫情中牺牲的烈士和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发布公告,决定于2020年4月4日举行全国哀悼日活动。
这是一个悲伤而庄严的时刻。3000多名因这一流行病而丧生的同胞足以让我们低头哀悼。短短的3分钟是一种无法克制的悲伤和无法克制的哭泣。我们人民的死亡,我们国家的痛苦,以及所有中国人民,在这一刻,应该有一种感觉。
这是中国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和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后第四次举行全国哀悼日,也是首次因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依法启动全国哀悼日活动。国旗是为平民降下的,这反映了国家对普通人生命的尊重,也显示了国家和人民生死与共的立场。这是对死者最深刻的记忆,也是对生者最好的安慰。
最近几个月,中国社会似乎被疫情按下了“暂停按钮”,数亿人呆在家里,自觉配合官方防疫工作。过去,熙熙攘攘的城市只有空那么少,世界上没有烟火。有无数的人在逆来顺受地去打仗,或者是穿白衣的战士,或者是勇敢地与疾病作斗争和顽强的斗争。他们用平凡的生活写下了战争和流行病的非凡故事,这些故事值得被历史铭记。
4月4日,在长沙烈士公园,交警代表向烈士塔敬礼。同一天,长沙举行了悼念活动。各界代表来到长沙烈士公园默哀献花,向在科维德19号抗击肺炎中牺牲的烈士和遇难同胞表示深切哀悼。
在疫情期间,中国在两周内建了两家医院,超过4万名医务人员在三周内赶到武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在观看和互相帮助,以集体的名义一座又一座城市的脊梁。在治疗病人的过程中,中国努力实现“收齐所有的钱,不留一个人”的目标,争分夺秒,挽救生命已成为共识。英国学者罗思义指出,中国捍卫“最关键的人权”——人的生命。
整整三分钟,中国人不仅难过,而且有很多想法。这场流行病是一次考验,一个警钟,一个启示。这是一种关于生活的教育,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是对生活方式的重建。所有的经历都应该转化为成长。疫情也是对中国治理体制和能力的一大考验,这不仅体现了体制的优势,也暴露了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国家储备体系和生物安全等领域的不足和不足。COVID-19的肺炎疫情给中国人上了重要的一课,中国人不能再无动于衷了。
如今,中国已经度过了“黑暗时刻”,而世界上许多国家仍处于爆发期。悲痛过后,中国应该率先“重启”。
一方面,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压力,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战扶贫”的既定目标更加难以实现,人民的生产生活迫切需要回到正轨。另一方面,在欧美许多国家被“占领”的时刻,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促进工作和生产的有序恢复,同时准确地预防和控制它,将在全球共同战争中发挥关键作用。中国有责任也有能力向按下暂停按钮的世界注入动能。
4月4日,武汉协和医院西医院的医务人员默哀。同一天,武汉举行悼念活动,向COVID-19抗击肺炎中牺牲的烈士和遇难同胞表示深切哀悼。
生活不仅在我们面前是悲伤的,而且在不远处也看到了希望。繁忙的街道,恢复营业的商店,机器轰鸣的工厂...中国的大多数城市现在都已经“开封”,人们已经闻到了久违的烟花味道。再过几天,武汉也将迎来“重启”,病毒的阴霾终将消散,但我们仍需小心完成它。
所有的死亡都需要被记住,活着的人将继续前进,中国也将继续前进。安慰死者的最好方法是从悲伤中汲取力量,将悲伤抛在脑后,用希望照亮前方的路。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中新时评:3分钟里的“哀”与“思”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11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