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56字,读完约5分钟
作者:钟三平
在COVID-19中的肺炎流行病正在许多国家蔓延,这不仅成为全球共同的挑战,而且突出了各国之间在制度、文化和社会方面的显著差异。如何在理解和尊重不同国情和不同“游戏风格”的基础上,形成全球战争流行病的最强协同效应,是一个难题。
从国内动员到国际合作,从双边外交到多边舞台,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在全球战争和疫情爆发之际的一系列行动,显示了中国解决问题的思路——在与世界的互动中始终保持“同理心”。
4月5日,由12名成员组成的中国政府赴菲律宾防疫医学专家组抵达马尼拉,与12吨中国援菲防疫物资同机抵达。图为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黄喜莲(右六)和菲律宾外交部长秦洛(右七)在机场出席物资交接仪式。
照片由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提供
——从中国看世界,这种“同理心”首先体现在“看对方的感受和处境”。
在习近平与许多国家领导人的对话中,“同理心”成了关键词。他对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表示,“德国正面临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中国人民也有同感”;他对韩国总统文在中说:“疫情没有国界,世界各国是命运共同体,中国政府和人民对韩国目前遭受的疫情和困难有着共同的感受。”
相互“理解”一直是习近平与世界互动的关键。一方面,在与古巴总统迪亚斯-卡内尔和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沟通时,他感谢对方对中国的“理解”和中国的防疫努力;另一方面,他向美国总统特朗普和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表达了对这些国家艰难处境和严峻形势的理解,并愿意尽可能提供支持和帮助。他还向英国首相约翰逊表示,“我相信,在战胜疫情后,中英两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将会加深。”
当其他国家面临困难和挑战时,他们是选择并肩作战,还是远离渗透,同舟共济还是幸灾乐祸?根据中方的回答,无论是“同理心”还是“理解”,这些简单的外交语言代表了习近平为加强国家和人民之间的情感交流、共同治愈疫情创伤所做的努力,也为继续实施中的国家间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中国看世界,这种“同理心”也体现在“推己及人”,与国际社会开展建设性合作。
在最困难的抗疫时期,中国得到了世界的大力援助。随着国际疫情的加剧和蔓延,习近平告诉世界,“中华民族懂得感恩和回报。”在与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的互动中,他呼吁携手建立最严格的联合防控网络。他十多次表示,中国愿意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从信息共享到病毒检测,从物资供应到疫情趋势预测。他一个接一个地部署并敦促实施;从地区公共卫生应急联络到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他倡导并积极推动。
据中国外交部3月26日公布的数据,中国已向80多个国家以及世界卫生组织、非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提供了紧急援助,向世界卫生组织捐赠了2000万美元,支持其开展国际合作抗击传染病,并向许多国家派出专家组支持抗击传染病。
这些努力有利于国际社会抗击疫情,也有利于降低疫情向海外输入的风险,巩固国家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同理心”正在为中国和世界的战争流行病而共同努力;对国际社会来说,“同理心”也是抗干扰和抗噪音的“良药”。公众舆论中不乏这样的论调:试图向其他国家“扔锅”,诋毁其他国家的合作防疫努力,甚至出现“寻求防疫领导”和“参与慷慨政治”等极端言论。更多的“同理心”,更少的“自私”和“口水战”将大大降低国际合作的成本。
——从中国的角度看世界,这种“同理心”也体现在“同理心”上,即及时回应外部关切,合理表达中国关切。
在双边多边舞台上,习近平及时向世界介绍了中国抗击疫情的第一手经验和进展。“中国已在COVID-19建立了一个对所有国家开放的预防和控制肺炎疫情的在线知识中心”,“愿意与其他国家分享预防和控制的有益做法,并开展药物和疫苗的联合研发”,“中国将加大努力,向国际市场提供原材料、日用品、防疫材料和其他产品”,“应携手帮助公共卫生系统薄弱的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能力。”这些表述直接涉及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同时,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重要问题上,习近平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关切和中国的要求。在与中国公民特别是国际学生集中的英美两国领导人交流时,他强调希望对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障这些人的“健康、安全和合法权益”、“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据悉,中国目前正在增加临时航班,以方便有困难的海外学生回国。
通过同理心回应外部关注,中国表现出了“同理心”;为了表达中国的关切,呼吁其他国家采取行动,有关国家有必要表现出“同理心”,以增进理解,扩大共识。
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曾呼吁在一个危机四伏的世界里建立一种全球同理心文明意识。坚持同理心绝不是“高调歌唱”,而是一种必然的选择,这种选择被多次危机所证实。只有跨越意识形态的鸿沟,摒弃制度和社会偏见,包容历史和文化差异,真正把彼此视为命运共同体的成员,人类才能聚集最强大的联合力量来战胜这一流行病。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近观中国丨全球战疫,习近平展现中国的“同理心”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11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