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22字,读完约3分钟
《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标题为“中国冷眼看待移民危机”的文章,提到了西方自给自足的后果。这篇文章批评了中国对叙利亚难民问题缺乏热情,而且到目前为止,中国没有提供太多的救济资金。它还指责中国学者宣扬美国和欧洲已经把叙利亚搞得一团糟,应该“自食其果”,承担起帮助难民的责任。

这位纽约记者非常善于转移目标,帮助美国解决问题,出人意料地一举击中中国。自难民危机爆发以来,美国舆论有选择地忽视了华盛顿应该对此负主要责任的简单逻辑,以及美国推诿接受和帮助难民的明显事实。人们几乎看不到美国主流媒体对这场危机根本不应该发生的反映,也几乎听不到美国从政治到舆论的道德呼声,即这个国家应该承担“自杀”的后果。

然而,这位来自新西兰的记者可以及时而敏锐地发现“仍然有一个中国”。她批评说,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向难民提供的援助并不比第三大经济体日本多。用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排名作为诋毁中国的标签似乎是非常恰当的。

然而,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逻辑,即如果经济规模庞大,它应该为帮助国际难民付出更多。甚至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的政府都没有这样的要求。对难民的救济应该是积极的,但也应该量力而行。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的内部贫困问题远未得到解决,世界舆论也不期望中国在救助和接收叙利亚难民方面发挥主要作用。

除经济原因外,就事件发生和发展的地理相关性而言,中国比欧洲和美国更远离叙利亚难民危机。世界公众舆论也不希望中国站起来,向受此次危机困扰的欧洲伸出援手。
当欧洲和世界公众舆论期待美国向难民敞开大门并提供更多捐赠时,世界公众舆论对美国搞乱叙利亚但拒绝帮助善后的批评却比比皆是。这种声音是美国政治和媒体中最弱、最模糊的。迪·于飞女士没发现这个吗?
当然,美国媒体有心维护美国的利益,这并不一定是不可理解的。但真相仍需澄清,对与错无法逆转。美国媒体可以对难民潮的原因及其救援责任保持沉默,但不加区别地攻击是不合适的。
谈到中国,我们有必要对难民问题采取一种更加积极的态度,这种态度在未来会得到世界舆论的承认,尽管外国媒体有不同意见。事实是,如果中国过于活跃,西方将无法忍受。那样的话,我们会有新的警惕。然而,如果中国不够活跃,西方将会不高兴。鉴于中国目前的特殊地位,我们做好事需要有把握“度”的智慧。

美国有能力影响世界舆论。它通常会让自己“做正确的事”,而忽略外界对它“错误”的批评。在这方面,中国无法与之相比。中国的困难在于做任何事情都是错误的。在这个阶段,我们的命运是更加努力、更加认真地工作。
中国可能有必要对叙利亚难民采取一些外交行动,比如派遣特使和向联合国提议结束叙利亚内战。叙利亚难民危机并不排除进一步的连锁效应,中国应该进行前瞻性评估,争取主动。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环球时报:莫将美国对难民的义务抛给中国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165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