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12字,读完约8分钟

在23日开幕的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上,一位外国媒体记者感叹中国的全球化程度:如果没有全球化,她就不能吃到美味的海南芒果,不能欣赏日本国宝级干山川大师的作品,不能见到一家德国企业的首席执行官,不能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继祥的讲话。

博鳌力挺全球化:寻找“新主角”

然而,反全球化的上升趋势正在给全球化带来挫折。“要通过每年一次的博鳌年会了解全球化的是非,用更具包容性的新观念、新模式激发人们对全球化的热情。”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日前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全球化不能倒退。

博鳌力挺全球化:寻找“新主角”

有人认为,全球化的驱动力在一些发达国家正在消退,未来全球化的驱动力将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和印度。中国将如何逆转全球化?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最近表示,全球化的“中国选择”目标是明确的。首先,中国提出了全球化的新概念,概括为八个字:开放、包容、共享、协调;第二,全球化最重要的是以自由贸易为主线,推进多边和双边自由贸易进程;第三,“一带一路”战略成为推动全球化的“新主角”。

博鳌力挺全球化:寻找“新主角”

全球化仍然很受欢迎

受欢迎是全球化不可或缺的因素。

博鳌亚洲论坛在海南开幕的同一天,李克强总理抵达澳大利亚进行正式访问。在欢迎宴会上,李克强表示,尽管去年中国对澳大利亚的贸易逆差接近500亿美元,但中方坚信,贸易不平衡问题必须通过扩大贸易而不是关闭大门来解决,因此此访将扩大和深化中澳自贸区。

博鳌力挺全球化:寻找“新主角”

23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在京宣布一个好消息,13个新成员获准加入AIIB,成员总数已扩大到70个。AIIB总统金立群表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有意申请加入AIIB,这无疑加快了AIIB成为国际机构的进程。“今天,我们感到自豪的是,AIIB成员几乎遍布各大洲。今年晚些时候,预计理事会将批准另一批新成员加入。”

博鳌力挺全球化:寻找“新主角”

回到可能是最国际化的中国城镇博鳌,来自不同种族和国家的人们毫无障碍地聚集在一起。“每个人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一位来自马来西亚的博鳌志愿者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包容性很强。他在中国获得了更多的学习和工作机会,可以体验更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文化。亚洲应该是一个大家庭,全球化的步伐不可阻挡。

博鳌力挺全球化:寻找“新主角”

企业一直支持全球化。

蒙牛集团总裁陆23日在主题为“工匠精神:将‘制造’发挥到极致”的分论坛上表示,蒙牛善于将全球资源与本土优势相结合,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动能,也是全球化的受益者。通过不断的对标,蒙牛从牧场标准、工厂运营、系统管理、奶源布局、创新研发等方面相继完成了国际化。

博鳌力挺全球化:寻找“新主角”

莱茵集团是一家拥有100多年历史的技术服务提供商。集团首席执行官迈克尔福比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们是一个彻底的全球性企业。“我们有超过50%的业务,60%的员工在德国以外。例如,在大中华区有超过3500人,20个办公室,工厂设施和测试设施。此外,我们在全球70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

博鳌力挺全球化:寻找“新主角”

好时公司总部位于德国哈瑙,成立于1851年,是一家家族企业和跨国公司。集团管理委员会主席凌瑞德告诉《第一财经报》记者,全球化是既成事实,没有办法倒退,就像挤出牙膏一样,不可能收回。

例如,凌瑞德说,在许多行业,如汽车、电子、航天技术、医疗卫生、半导体等行业,它是一个全球性和跨国的价值链。至少三分之一的美国汽车零部件来自其他国家。

因此,凌瑞德认为,每个国家都需要在自身利益和全球利益之间做出选择。他认为,通过辩论,美国领导人将逐渐认识到全球化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有利的选择。

全球动能转换

“受欢迎”并不缺乏,但“舵手”是缺乏的。

经济学家余韶在《全球化4.0》中说,从大航海时代的全球化1.0,到英国领导的全球化2.0,再到美国领导的全球化3.0,全球化规则本身就是世界各国相对综合实力的镜像,而全球化体系的变化反映了大国实力对比的变化。

随着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崛起,国际经济力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全球化正走向由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驱动和主导的“4.0时代”。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王军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反全球化浪潮高涨的背景下,在世界主要大国中,只有中国仍保持中高速增长,仍高举全球化旗帜,致力于推动全球经济合作共赢,这是值得称道的。

博鳌力挺全球化:寻找“新主角”

王军表示,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亚洲区域经济发展对发达经济体市场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亚洲区域合作明显加强,成为反全球化背景下的一道亮丽风景。

事实上,过去20年来,亚洲已逐渐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以年均8%的速度增长。自金融危机以来,他们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达到50%。目前,亚洲的经济总量已占世界的30%以上。未来几年,亚洲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和服务生产国和消费国。

博鳌力挺全球化:寻找“新主角”

由太平洋连接的整个亚太地区已成为世界贸易中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也已成为全球自由贸易和政治动态的风向标。

根据最新的《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亚洲一体化进程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近年来,亚洲区域内贸易依存度呈现波动特征,但2014年开始出现负增长,2015年降至最低点,其中亚洲地区中间产品贸易大幅下降9.8%。根据这份报告,可能的原因是亚洲一体化受到了外界的入侵,这阻碍了亚洲经济体之间的联系。

博鳌力挺全球化:寻找“新主角”

中国银监会前副主席蔡鄂生在论坛上表示,除了美国倾向于贸易保护主义外,继英国退出欧盟之后,大家对欧洲贸易保护主义的关注度大大提高,但亚洲目前仍是一个良好的区域经济。

周文重表示,亚洲区域一体化是博鳌亚洲论坛的使命和宗旨,也是论坛成立的初衷。回顾历史,1997年爆发了亚洲金融危机,亚洲经济损失惨重。这场危机的教训是深刻的。教训之一是,面对危机,亚洲国家不能走自己的路。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贸易国、第二大外国投资者和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中国对新一轮全球化寄予厚望。

“一带一路”探索道路

全球化的一个成功案例是“一带一路”的建设。

周文重说,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带一路”是中国版的全球化理念。对于道路沿线的国家来说,如果它们能够真正讨论、建设和分享,并推进各自发展中的问题或它们在“一带一路”的大盘中设定的目标,就可以期待它们走向命运共同体。

博鳌力挺全球化:寻找“新主角”

在一次以“民营企业圆桌会议:走出去、走进去、再创辉煌”为主题的闭门会议上,30多位中国企业家就走出去与全球化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根据现场匿名调查,66.7%的人认为2017年民营企业海外投资活动将会增加,不到三分之一的人选择“减少”。

对于调查“特朗普政府的贸易/税收政策对贵公司有什么影响?”,62.5%的企业家选择了“无特殊影响”,甚至12.5%选择了“积极影响”,其余25%选择了“消极影响”。

显然,尽管存在各种保护主义,但中国民营企业对自己走向全球的信心是乐观的。

原商务部副部长廖表示,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无论是否走出去,海外投资意愿都非常强烈,这也是大势所趋。过去,主要是国有企业走出去,但现在只有超过10%的企业走出去,大多是民营企业。

tcl公司总裁博连明表示,中国企业进入了外资加速期,“一带一路”带来了巨大机遇。而且,现在走出去的目的不同了,已经从过去的1.0产品出口时代转变到2.0品牌出口阶段,甚至包括中国文化的出口。

博连明举了tcl走出去的经验为例。中国的家电企业是首批走出去的企业之一。现在,在收获季节,TCL 50%以上的收入和利润来自海外。Tcl的走出去模式主要集中在并购渠道和并购品牌上。博连明认为,M&A是走向全球的一个很好的形式。

博鳌力挺全球化:寻找“新主角”

经济学家朱认为,给中国企业带来巨大机遇,涉及65个国家,总人口是中国的两倍,gdp是中国的1.8倍,土地面积是中国的三倍,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博鳌力挺全球化:寻找“新主角”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2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