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93字,读完约7分钟

今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和“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推进供给结构改革的关键一年。供应方结构改革和产能削减是“三比一、一减一补”的五大任务。如何达到容量?其核心是清理僵尸企业,增强市场活力,提高投资回报。从现在开始,本刊将推出一系列关于“走向产能削减的硬仗”的报道,盘点各地的产能削减过程,揭示现存的制度障碍和财务隐患,寻求一条积极稳定的产能削减之路。

多地限期清理僵尸企业优化产业结构

中国的投资回报率(roi)多年来大幅下降。据统计,中国的投资回报率从1993年的15.67%的高水平持续下降,从2000年到2008年一直稳定在8%到10%。金融危机后,投资回报水平再次大幅下降,2014年降至2.7%的历史低点。用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范剑平的话说,中国经济的症结不是速度,而是投资回报的下降。

多地限期清理僵尸企业优化产业结构

在投资回报直线下降的背后,是中国巨大的产能过剩和资源配置严重不合理的现实,因此消除产能迫在眉睫。

许多地方正在进行一场艰难的供应方结构改革之战,其首要任务是削减产能。《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深入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甘肃、贵州、吉林、辽宁等省市进行采访,了解到各地已制定或正在制定详细的运力投放计划和试点计划,其中普遍注重老运力投放和培育新运力投放的统一,运力清算和准入等机制的建设,以及市场引导和政府引导的结合。但是,考虑到客观稳定风险、地方利益等因素,仍有必要优化政策环境,构建产能削减的动力机制和产能结构优化的长效机制。

多地限期清理僵尸企业优化产业结构

本地布局容量减少

在地方去产能布局中,各地普遍做到了“减”与“加”并举,在注重人员安置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促进了产能过剩行业的转型升级。

“已经制定了在三至五年内关闭510个煤矿的初步计划,并将煤矿规模减少约7081万吨。”贵州省能源局局长张英伟表示,到2020年,贵州省的煤矿总数将从1260个减少到700个。

广东省在供方改革计划中明确表示,到2018年底,僵尸企业市场将基本清理完毕,国家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将全面完成。

江苏省还出台了系统推进供给侧改革的计划,明确了2016年、2018年和2020年的三阶段目标分解表。例如,到2018年底,煤炭、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和船舶的生产能力将分别减少700万吨和1255万吨。600万吨,800万重量箱,330万载重吨,基本上清除了丧尸

多地限期清理僵尸企业优化产业结构

……

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介绍,全国范围内“抓重点”的氛围正在逐步升温,大部分省份都制定了详细规划和试点计划。

在以资源为基础的产业结构相对较重的省份,如甘肃省,建议探索产能储备与产能退出之间的适当联系,通过并购提升综合竞争力,促进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甘肃酒钢集团计划淘汰200万吨钢铁产能和300万吨钢铁产能,分别占总产能的18.2%和21.7%。

多地限期清理僵尸企业优化产业结构

同时,各地都在创造新的增长点,因地制宜地扩大有效供给。在浙江省,除了更换鸟笼以消除“低小散”块状经济的过剩产能外,我们还通过建设数百个特色城镇培育新的有效供给,重点发展信息、环保、卫生、旅游、时尚、金融和高端设备制造等七大产业。贵州省实施“引进100家企业”、“改造1000家企业”,对1000家传统产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重点是大数据、大生态、大旅游等“长板”,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短板”。

多地限期清理僵尸企业优化产业结构

改善产能清算和准入机制

记者注意到,在目标明确、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各地开始建立能力清算机制和准入机制,努力推进产业整合、产业内转移和国际能力合作。

据了解,目前一些地方正在建立容量清算机制。广东省详细提出了《产能削减行动计划》,包括建立“僵尸企业数据库”和对僵尸企业进行分类处置等八项内容,包括《国有企业重组僵尸企业指导意见》和《省级国有企业重组僵尸企业实施方案》。

多地限期清理僵尸企业优化产业结构

贵州省能源局副局长胡世炎表示,当地政府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计划选择煤炭行业三至五家重点企业率先突破,探索整体推进的有益经验,重点做好员工安置工作,做好企业资产负债处置工作。

同时,完善产业准入机制,严格控制产能增量。江苏省宿迁市研究制定了《关于建立工业投资项目准入评估制度的实施意见》,提出属于产能严重过剩、高污染、高能耗行业的项目不得确定,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新增产能项目不得以任何名义或方式进行审批和备案。贵州省已明确表示,原则上三年内停止审批新的煤矿项目,所有新增产能的技术改造项目和核电产能增加项目将减少和替换。

多地限期清理僵尸企业优化产业结构

一些地方还提出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完善经济运行监控和风险预警,建立和完善设备登记制度和产能监控制度,形成包括产能调查、计算和发布在内的工业产出和产能利用监控预警体系。

此外,许多地方正着力于促进产业转移和加强国际能力合作。甘肃省已提出积极推动一批重点企业在中亚、西亚等国家投资建厂,进一步提高企业国际产能合作水平。广东提出三年内推进珠三角地区1600个项目向广东东西部转移,三年内累计增加海外投资400亿美元,初步形成境内外产业链协调发展格局。

多地限期清理僵尸企业优化产业结构

一些面临巨大生存压力的企业也开始积极转移和提升产能。“没有办法强迫它。如果你不“走出去”,近年来必须淘汰的新设备将变成废铁,你必须雇个人来观看。”甘肃酒钢集团董事长陈春林表示,酒钢正在突破困境,与牙买加商谈建设工业园区,包括裕钢公司100万吨钢铁产能转移项目,并将根据后续市场和资源进行拓展和改造,形成200万吨产能规模。

多地限期清理僵尸企业优化产业结构

应加强面向市场的手段以减少能力

专家表示,旧的经济增长驱动力正在下降,新的驱动力尚未形成,因此中国今后必须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

《经济信息日报》记者发现,在几个省已经出台的供应方结构改革方案或产能削减方案中,都提出了完善市场机制、促进企业规范退出的建议。然而,一些地方官员、商界人士和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客观的稳定风险和地方利益仍然需要优化政策环境,调动各方积极性,构建产能削减的动力机制和产能结构优化的长效机制。

多地限期清理僵尸企业优化产业结构

一是继续营造积极的政策环境,适当调整干部考核。一些基层干部和专家建议适当调整加强干部考核的政策。一方面,要强化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加强对淘汰产能僵尸企业“艰巨任务”的评估。另一方面,为化解产能过剩,清理僵尸企业,相应的考核指标应适当降低。同时,鼓励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机制创新,注重有利于完成去产能的总目标。

多地限期清理僵尸企业优化产业结构

第二,我们将继续创造更加市场化的环境,鼓励有效的产能清算。许多地方的经济和信息委员会的人认为,有必要加强以市场为导向的能力清算手段,注重标准建设和监督,并使用更统一的标准,如绿色、安全和技术来衡量和促进能力清算。

多地限期清理僵尸企业优化产业结构

三是推进财税政策创新,从源头上遏制盲目扩张。一些基层干部认为,我国的税制以增值税等间接税为主体,税收的征收环节主要在生产制造环节。这种利益机制容易诱导地方政府支持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建议在长期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的同时,可以在间接税征收环节进行一些调整,比如在消费环节征收主要的间接税。

多地限期清理僵尸企业优化产业结构

第四,鉴于行业发展缺乏大数据,应在更大范围内建立长期合作防御机制。在一些地方,实际的整体生产能力远远超过统计数据。有专家建议,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设定相关行业总量上限,建立敏感信息反馈、正常监管和及时纠错机制。

多地限期清理僵尸企业优化产业结构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多地限期清理僵尸企业优化产业结构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3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