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12字,读完约3分钟
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的中文课程咨询近日结束。在这份咨询文件的课程概念部分,提到“学生掌握繁体字后,也应该有阅读简体字的能力”,在香港社会引起了一些争议。就像今天香港社会的许多问题一样,有些人把问题政治化,引发风暴。针对一些猜测,署理教育局局长杨润雄澄清,繁体字是香港教育的主要形式,所谓强行推广简化字是没有根据的谣言。
显然,这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香港教育局建议,而不是“敦促”,学生应该能够阅读简体字。至于如何做,一些老师和家长认为咨询缺乏可操作性。这个建议值得教育局听取,即作为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不单止要问做甚么,还要问如何做。
不过,有人反对让香港学生阅读简体中文,但他们并非从实际出发,而是出于一种阴暗的心态:因为内地使用简体中文,如果香港学生也阅读简体中文,便是内地人在香港,即废除繁体中文。此外,他们认为这是特区政府落实北京的意愿。
根据作者在香港生活近30年的观察和经验,简体中文像普通话一样,在香港越来越多地被使用,尤其是在回归之后。这不是政府的大力提倡,而是实际需要。2003年非典疫情导致香港市场冷清,经济下滑。香港特区政府希望中央政府开放更多内地人士来港旅游。随着大量内地游客的到来,香港的服务业开始自发地学习普通话,并使用简体中文在商店里做导游和广告。原因很简单。对于来自非广东地区的大陆游客和那些熟悉简体汉字的人来说,这可以帮助他们更顺利、更方便地旅行和购物。
事实上,回归后,香港很多公共设施都用繁体字和简体字并排引导。例如,乘客人数最多的地铁(包括地铁、铁路和轻轨)使用繁体中文、简体中文和英文。
汉字的历史是一部不断简化的历史。目前,mainland China有超过13亿人使用简体中文。香港学生只有从与内地交流的实际需要出发,才有必要阅读简体字,这对学生长大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好处。
事实上,对于从小就学习和使用繁体字的港台学生来说,阅读简体字并不难。一些香港学者用简体汉字印制了朱自清的《背影》和欧阳修的《醉亭》,以测试中学生的简体汉字能力。结果,只有大约5%的学生不能识别简体汉字。
不久前,一条新闻在香港引起了热烈的讨论。香港一所大学的一些本地学生嘲笑不懂繁体字的内地学生。结果,一名来自大陆的学生用中国传统书法驳斥了它,并把它贴在了校园的墙上。结果,这些本地学生保持沉默,因为他们自己写不出这样的文章。
叶嘉莹,一位著名的古典文学学者,早就提出学生应该知道复杂,写简单。事实上,在香港和台湾使用简体汉字是很普遍的,因为简体汉字笔画少,容易写。从两岸交流的角度来看,大陆学生有必要读繁体字,港澳台学生有必要读简体字。事实上,少数人的反对并不能改变大多数香港人认识简体字的趋势。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评论:莫把香港学生认读简体字政治化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6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