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33字,读完约4分钟

"骚乱导致香港的眼球下降!"一些香港媒体对春节期间旺角发生的骚乱表示惊讶。虽然事件发生已有数天,但它给香港社会带来的创伤仍在继续。近日,香港各党派都严厉谴责“本土”激进派各种形式的暴行,全力支持警方执法。然而,在一个成熟而理性的社会里,从元旦的第一个晚上到元旦的第二天清晨,暴徒们聚集起来闹事,袭击警察,造成近90名警察受伤。这一幕“旺角之夜”不禁震惊和愤怒香港,甚至一些反对派人士站起来,划清了暴力的界限。香港《头条日报》在一篇社论中说,旺角骚乱敲响了社会的警钟,香港人绝不应该在这次事件中“翻墙”,应该坚决反对暴力和扰乱社会秩序。

香港各界斥旺角暴乱事件:挑战法治远超社会底线

“香港纪律机构的负责人很少在周五发表联合声明,以最严厉的方式谴责旺角的冲突,并全力支持警方执法。”英国广播公司网站13日称,这五名纪律处分机构负责人包括:海关关长邓乃光、入境事务处处长陈国际、消防处处长赖文轩、惩教处处长邱赵子和政府飞行服务队代处长马新康。他们指责旺角冲突的参与者是“暴徒”,形容他们“无法无天”,并猛烈攻击警察和记者,“远远超出香港社会可接受的底线”。

香港各界斥旺角暴乱事件:挑战法治远超社会底线

同日,由香港八所资助院校校长组成的「大学校长协会」也发表声明谴责暴力事件。声明谴责任何组织或个人的暴力行为,并坚持认为大学生和教职员工必须以和平和理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香港《商报》称,“骚乱严重挑战香港法治”,香港司法部长袁国强12日首次公开谈论旺角骚乱。他强调,律政司非常重视该事件,而骚乱是对香港法治的严重挑战。袁国强介绍说,约有40人已被正式起诉。多个香港社团向港九多个警署请愿,包括粤港社团联会、港九新界商会,以及荃湾区各界人士。他们向警察和受到谴责的暴徒表示哀悼。

香港各界斥旺角暴乱事件:挑战法治远超社会底线

8日晚10时,在香港九龙旺角山东街与砵兰街交界处,一些小贩涉嫌非法经营,与当时在场执法的FEHD特区政府人员发生冲突。大量所谓的“本地人”前往现场制造麻烦,并袭击在现场进行调解的警察。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抗,暴力分子仍然没有离开。相反,他们用自制盾牌袭击警察,并向警察投掷砖块和杂物。警方立即展开行动,用盾牌和胡椒喷雾驱赶示威者。骚乱期间,暴徒在旺角多个地方纵火,用杂物堵塞旺角主要道路,例如弥敦道。暴徒捡起人行道上的砖块,袭击了警察。

香港各界斥旺角暴乱事件:挑战法治远超社会底线

据香港媒体报道,旺角骚乱直接袭击香港警方,并大肆焚烧物品。暴动的发起者和主要参与者是“地方民主前线”,一个鼓吹“本土主义”、“去中国化”和“香港独立”的激进组织。

针对这一事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11日表示,2月9日凌晨,香港旺角发生了一起主要由当地激进分裂组织煽动的骚乱。一些暴徒设置路障,焚烧杂物,毁坏警车,向警察投掷砖块,包围受伤的警察,警察倒在地上,造成89名执法人员和几名记者受伤。香港警方专业、克制,依法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平息了事件。香港社会普遍对暴行表示强烈谴责,并表示全力支持警方。

香港各界斥旺角暴乱事件:挑战法治远超社会底线

《东方日报》13日称,发言人将旺角骚乱定性为“主要由一些地方激进分裂组织煽动的骚乱”,相当于“新疆独立”、“西藏独立”等分裂组织。香港有些人一直认为“香港独立”没有市场,没有气候,所以没有必要小题大做。这显然是自欺欺人。

香港各界斥旺角暴乱事件:挑战法治远超社会底线

暴乱后,一些激进分子继续制造麻烦。旺角及其他地方近日仍不时发生暴力及纵火事件。据香港电台报道,12日深夜至13日凌晨,香港荔枝角货柜码头一个露天停车场发生火灾,停在附近停车场的31辆旅游车被严重烧毁。初步调查显示,起火原因可疑,警方暂时将纵火案列为调查对象。

香港各界斥旺角暴乱事件:挑战法治远超社会底线

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有反对者为激进分子辩护。“占领中环”运动创始人之一、HKU大学法学副教授戴耀廷13日发表了一封致港人的公开信,称谴责暴力是理所当然的。与此同时,戴耀廷声称,“如果你只谴责眼前的暴力,你就看不到暴力背后的原因,这与鸵鸟把头埋在地下没有什么不同。”

香港各界斥旺角暴乱事件:挑战法治远超社会底线

香港《明报》13日援引行政会议成员张志刚的话说,前年的“占领行动”是拿香港的法治作赌注,打破了大家守的规矩,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为社会埋下了不稳定的因素,希望社会不要再为暴动找借口。《东方日报》13日发表评论称,这起事件造成100多人受伤,其中包括90多名警察和4名记者。警方已经实行了极大的克制。如果在美国,军方和警方一定早就开枪了,他们怎能像香港警方般“温和”,以致伤者主要是警察!

香港各界斥旺角暴乱事件:挑战法治远超社会底线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香港各界斥旺角暴乱事件:挑战法治远超社会底线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6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