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22字,读完约2分钟
近日,中意康市场研究公司发布了2月份彩电市场数据。当月,海信电视零售量和市场份额均创新高,分别达到18.18%和19.38%,市场先发优势增强。从中外品牌的格局来看,2月份外国品牌的总销量低于海信。
从中意康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电视产业的市场已经开始加速分化。对比去年同期前八名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到前三名品牌的市场份额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相反,后五名品牌的份额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差异化过程中,海信成为了市场差异化的受益者,其市场第一优势不断增强。尤其是零售份额已接近20%,比第五位高出3个百分点以上。这表明传统“五大彩电”阵营的分化已经加剧。
据报道,自去年3月以来,外资彩电进入了持续下滑的通道,一年内损失了近一半的市场份额:外资液晶电视零售总额从去年3月的30.45%下降到今年2月的16.96%,零售总额从41.81%下降到23.32%。外国品牌在中国的总零售量不如海信。
据海信电器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全球彩电市场格局悄然发生变化,日本品牌逐渐衰落,中国品牌迅速崛起,竞争格局从“中日韩”演变为“中韩”[h/]。此外,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沉淀,中国彩电产业的产业链逐渐成熟,具备了大规模走向全球的条件。
从索尼到三星,这些曾经主宰全球彩电市场的王者,拥有足够的显示技术支持,以其出色的市场和品牌表现脱颖而出。2015年,海信电视出货量超过索尼,进入世界前三,这是海信国际化的标志性事件。 2016年,搭载uled3.0技术的电视产品向全球推出,标志着海信正在向全球展示其技术主张和推广技术标准,这反映出海信不满足于“前三名”的地位,追求更卓越的业绩。
2011年开发的Uled显示技术至今已延续了三代。uled技术具有高动态范围、高色域、高清晰度和高运动流畅性的特点,将液晶电视的显示质量提升到了极致。乌里德系列产品帮助海信电视连续13年成为中国市场第一,牢牢把握中高端市场的主动权。这项技术在全世界推广后将成为一个支柱。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日本电视溃败!国产品牌销量完爆外资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8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