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68字,读完约3分钟

谷歌机器人(googlebot)的阿尔法戈(alphago)击败了全球顶尖的Go玩家,人工智能(ai)的进化正在加速。人工智能将如何渗透到社会中,它将会给行业带来什么影响,会产生什么问题?微软研究院院长彼得·李接受了《日本经济新闻》的采访。

微软研究院院长彼得·李:机器人将与人自然对话

据《日经商业新闻》3月17日报道,在人工智能方面,李家杰说他更注重人与计算机之间的自然对话。他表示希望创造一个不受人控制的智能环境,而是通过计算机来了解人类的需求,从而提供各种支持。

具体来说,例如,在skype中使用人工智能可以同时翻译中文和英文,这样不同语言的用户就可以进行交流。日语将在2016年下半年增加。此外,能够阅读文章和回答问题的人工智能服务也在逐步发展。

了解用户习惯,预测下一步要使用的软件,从而提高it机器的运行速度,并根据技能水平选择最合适的游戏玩家。人工智能在一些看不见的地方发挥了作用。我们还对自动驾驶和机器人等领域感兴趣。虽然无法透露细节,但微软正在开发相关的合作伙伴和服务。它也有助于图像识别技术。

微软研究院院长彼得·李:机器人将与人自然对话

在谈到与日本企业的合作时,李家杰表示,日本在制造业方面有很大优势,物联网的研发也非常活跃。为了创造更多划时代的商品和服务,微软应该向日本学习。此外,日本有许多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正在挑战老龄化等社会问题。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可以在这些领域发挥作用,微软研究院可以提供帮助。

微软研究院院长彼得·李:机器人将与人自然对话

当被问及当前人工智能普及所面临的问题时,李家杰指出,为了通过云技术将人工智能的优势传播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强大的计算机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摩尔定律(由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提出,即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中可容纳的元件数量将每18-24个月翻一番,性能也将翻一番)即将结束,这是一个大问题。如果芯片上元件的缩小速度减慢,就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需求。

微软研究院院长彼得·李:机器人将与人自然对话

如何克服这个问题?李家杰认为,为了在未来15年内提高计算机能力,微软研究院开发了功耗更低、计算能力更强的芯片。微软的数据中心已经使用了超过1600个这样的芯片,这改善了搜索引擎的运行状态。建设离岸数据中心的提议也已付诸实施。与陆上建设相比,海上建设在时间和地点上具有更高的自由度,可以称之为发展数据中心大规模生产之路的技术。

微软研究院院长彼得·李:机器人将与人自然对话

他还说,技术进步具有破坏力,这是一把双刃剑。虽然新技术的出现会引起人类工作的变化,但它也带来了机遇。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扩大了人类的能力范围,促进了经济发展。李家杰表示乐观,认为它比过去的任何技术都更具建设性。

微软研究院院长彼得·李:机器人将与人自然对话

李家杰:他在卡耐基梅隆大学和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从事it相关研究,然后在2010年加入微软。现在55岁了。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微软研究院院长彼得·李:机器人将与人自然对话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8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