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19字,读完约2分钟

北京,2014年6月4日(记者焦英柴华)根据中国之声的“新闻之夜”,从2014年7月1日起,中国保监会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启动了“为老年人提供住房”试点项目。然而,经过两年的运行,该项目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截至今年5月20日,全国仅有47人和38户家庭完成了商业保险流程。专家认为,"敬老院"试点项目效果不佳,这不仅是观念问题,也是市场的理性选择。

以房养老试点惨淡收官:四地两年仅有59户投保

所谓“户对户养老金”,是指拥有房屋全部产权的老年人将其财产抵押给保险公司,继续拥有抵押权人同意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并按约定的条件领取养老金,直至死亡;之后,保险公司获得处分抵押财产的权利,处分所得将优先用于支付养老保险的相关费用。

以房养老试点惨淡收官:四地两年仅有59户投保

然而,在过去的两年里,投保家庭的数量一直在缓慢增长。据专家分析,“老人院”必须首先面对中国的传统观念。

南开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系教授朱明说:“老人的房子应该作为资产抵押,这样就可以成为他养老收入的来源。”在中国,大多数老年人仍然想把他们的财产传给他们的孩子,所以这种产品并不流行。老年人把房子搬出去。如果他不幸在不到几年的时间内去世,那么如何对房屋进行折价,包括将来可以为他的继承人或子女保留哪些权利,这可能需要一种关系协调。”

以房养老试点惨淡收官:四地两年仅有59户投保

保险公司不热衷于“逐户养老”业务。朱明来指出了如何在定价过程中体现公平合理。事实上,这相当于给老年人一大笔钱,用于规划终身养老金。房价的未来趋势是什么?保险公司有规避风险的仪式,老年人也一样。当房价上涨时,老年人会感到失落;房价暴跌,保险公司觉得他们的经营会有风险。这需要产品设计的进一步合理化和未来更精细的设计。

以房养老试点惨淡收官:四地两年仅有59户投保

朱明来认为,目前国内的住房养老产品比较简单,没有考虑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所有保险公司都在自言自语;与此同时,老年人通过“逐户养老”实现的金钱和理想之间存在差距,这也削弱了他们对逐户养老产品的兴趣。

朱明来说,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仍然希望现金将成为一种真正的现金服务。核心问题是,如果财富不传给子女,一方面,他们可能没有孩子,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可能不方便照顾老人,所以他们更多地体现在关心和照顾。护理的责任转移到机构和社会。如何用钱购买相应的护理服务,更多的是为了在产业链中做好工作。

以房养老试点惨淡收官:四地两年仅有59户投保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以房养老试点惨淡收官:四地两年仅有59户投保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3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