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32字,读完约3分钟

拒绝向贫困农村地区的儿童捐赠进口药品,以帮助他们摆脱癌症

2012年2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已故教授赵家和捐赠了他1500多万元的毕生积蓄,成立了甘肃兴华青年资助基金会。是什么样的力量驱使赵家和捐出他一生的积蓄?是什么让金融经济学家在癌症晚期拒绝使用进口药物,并一生节俭?

清华教授患癌舍不得吃进口药 捐千万西部助学

生活要节俭,但要有帮助学生的梦想

赵家和1934年出生于清华大学,父亲是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1955年,他在清华大学获得了第一个“优秀毕业生”奖章,毕业于广播系的赵家和留了下来当老师。

显然,享受安逸有很多原因,但他的生活是“边省边省”。

在赵家和去世前的公寓里,没有多少值钱的东西:一个简单的双门书柜、一张床、一套桌椅和来自世界各地的纪念品。

学生们说他的生活非常简单,他过着“精心计算”的生活。一件价值1美元的化纤毛衣可以穿10年以上。我从未见过他对外面的事情有任何兴趣,仿佛他的基本生活可以得到满足。

1998年退休后,赵家和应邀到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任客座教授。赵家和家人经常挑最便宜的鸡腿,吃法棍面包。他的妻子吴后来说,他不再喜欢鸡了。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原党委书记陈章武表示,在癌症晚期,赵老师不愿从500元人民币的药费中拿出一片进口药。他听说印度有一种仿制药,单价只要50元。他很快要求人们购买,但这种药使他过敏和变瘦...

在美国呆了三年后,赵家和终于放弃了在美国的高薪工作,坚持要回家。后来,他的学生逐渐实现了帮助埋在赵家河心中的学生的梦想:他的心已经飞到了中国西部那些贫困的孩子身上。

[/s2/]没有欲望,但有“伟大的追求”[S2/]

据赵家和的学生、兴化青少年资助基金会主任刘询介绍,1998年,他在深圳见到了赵家和教授。“当时,老师给了我一笔钱,让我试一试。在金融界德高望重的赵先生,这次投资是为了什么?”

让刘询更困惑的是,“投资者”从来不问收入和回报。直到2005年,当我再次见面时,向赵老师汇报说:“差不多500万元。”赵家和默默点头,低声说:“你可以做点什么。”

2006年,急救资金从北京发出。在中国江西、湖北、吉林、甘肃……的地图上,许多在贫困中挣扎的农村儿童在赵老师的帮助下重新燃起了他们的希望。

谈到赵佳禾的个性,很多受访者形容他“无私无欲”。

前研究生、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介绍说,2002年,退休的赵家和(音译)挤了一辆公交车,送了他一套完整的台湾证券法。“这本书有一英尺厚,老师让我仔细看。因为大陆和台湾的文化背景相似,向他们学习没有坏处。

赵家和的追求也体现在他“忘我”的精神抱负上。“让我们在雪地里做点好事吧。”临终前,赵家和想建立一个学生资助基金会,他的朋友陈章武被临时任命。为了这个愿望,他决定去西部比较穷的甘肃。

这次旅行艰难而难忘。陈章武认识了很多可怜的娃娃,也认识了很多清华校友,他们特别支持帮助学生的事业。

在陈彰武等后继者的坚持下,赵家和找到了“雪中送炭”的对象:来自贫困地区、优秀高中和困难家庭的学生;他把基金会命名为兴化,意思是鼓励孩子们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学习。

从那时起,每年1000名儿童,每所学校100名儿童,将在整个高中阶段享受基金会的持续支持:每个儿童每年可获得2000元,目标支持总额高达200万元。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清华教授患癌舍不得吃进口药 捐千万西部助学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4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