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473字,读完约14分钟
汽车制造业要实现持续高质量的发展并不容易。就连德国和日本这两个老牌汽车工业最强的国家,也卷入了“假门”事件,纷纷退位。尽管神话已经分崩离析,但它不会动摇德国和日本汽车公司的地位。在技术、质量、管理和传统燃料汽车品牌方面,德国和日本汽车公司仍处于一流水平。近年来,丰田、大众等国际汽车巨头轮流坐上全球汽车销售的宝座,他们的实力可见一斑。
中国已经连续八年成为世界上生产和销售新车最多的国家,是名副其实的汽车强国。然而,像丰田和大众这样年销量数千万辆的国际汽车巨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独立汽车公司正在利用国内市场的规模优势,不断提升技术和质量,加快电气化、智能化和互联互通的步伐,希望在未来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德国和日本走下了祭坛
2015年6月,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发布了《2015年中国现代化报告》,完成了对1970-2010年世界131个国家工业现代化的定量评价。该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的工业水平落后德国和英国100多年,落后日本60多年。
然而,如果最近一次提到德国和日本制造业在过去两年中发生的情况,这一结论可能会改变,中国的工业水平与德国和日本的差距可能不会那么大。在德国和日本的主导产业背后,一些数据是假的。
2015年9月,德国大众汽车公司(Volkswagen)爆发了震惊业界的汽车尾气欺诈丑闻。美国监管机构已经认定,大众汽车销售的一些汽车存在“假冒”尾气排放,大众汽车在一些柴油车上安装了“故障保护器”,以应对尾气排放检测。当时,大众承认有1100万辆柴油汽车被怀疑装有“故障保护器”,当时的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马丁温特科恩(martin winterkorn)为此向消费者道歉,并迅速承担责任,辞职。然而,这不会带来德国制造的神话崩溃的后果。大众汽车也为其欺诈行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其中它在美国面临总计180亿美元的罚款。到目前为止,德国大众的假门的后果仍然是突出的。
不仅德国制造,日本也有。近日,日本第三大钢铁生产商、百年老店神户制钢集团(以下简称“神钢”)的造假风波愈演愈烈。神钢董事长兼总裁川崎博(Kawasaki Bo)于10月12日向公众公开道歉,并承认篡改了铝制品的强度和尺寸数据。目前,这一欺诈丑闻正在发酵过程中。根据来自CCTV.com的最新消息,20日,神钢承认集团下属的许多子公司和一线工厂伪造、隐瞒和伪造了质检数据。同一天,神钢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公报,承认其子公司神户制钢铜管公司篡改了jis的无缝铜管检验证书数据,即“日本工业标准”。日本质量保证机构已展开调查,并于20日指出,去年9月前神户制钢和铜管公司交付的产品中“可能有不符合jis标准的产品”。一旦确认,相关产品可能被取消jis认证。
随着调查的深入,已确认神钢存在数据篡改问题的产品有10余种,涉案企业约500家。丰田、斯巴鲁、马自达、本田、日产等汽车行业企业均承认使用了申钢金属强度数据的虚假材料。日本三菱汽车公司目前正在进行自我检查。
源地图
丰田汽车公司受到的影响最大,其雷克萨斯品牌已经基本上决定使用科贝尔科的问题材料,从最入门级的ct车型到ls旗舰车型。此外,丰田品牌的普锐斯和皇冠车型也参与其中。
第一财经记者10月23日从丰田中国独家获悉的最新消息是,丰田汽车公司调查了涉嫌篡改上帝10月8日公布的数据的“铝板”对车辆可能造成的影响。确认目标铝板(包括供应商购买的材料)用于一些车辆的发动机舱盖和后门。
对于这种铝板,丰田根据过去三年中由科贝尔科提供的保存数据以及与丰田规格的最大偏差,验证了铝板的强度和耐用性。最终确认车辆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丰田标准的要求。
然而,丰田也指出,因为这个问题涉及到多种材料,仍然不可能确定所有的材料。目前,丰田正加紧确认铜管、钢丝等“铝板以外的材料”对车辆的影响,并发挥全公司的力量继续推进安全影响调查。
日产中国还表示,评估已经证实,日产生产的汽车包括发动机罩、车门、钢丝、特殊钢材和零部件。神钢生产的这些产品是安全的,不会对车辆和行人安全。保护有问题;此外,日产汽车有限公司没有在中国的合资工厂使用神钢产品。
令中国消费者高兴的是,许多日本汽车公司披露,受申钢假冒材料影响的车型是在中国境外生产的。丰田(中国)最近表示,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在中国生产的汽车没有受到影响。马自达(中国)表示,初步调查显示,该事件对一汽马自达和长安马自达在中国的国产车型没有影响。广汽三菱还表示,该公司没有使用科贝尔科制造的产品。
目前,虽然无法确定科贝尔科造假丑闻带来的冲击波,但其对日本制造业声誉的负面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再加上之前发生的高田安全气囊问题和三菱汽车燃油消耗欺诈等事件,日本制造业神话崩溃了。到目前为止,高田安全气囊对全球汽车行业的影响仍在发酵。由于高田安全气囊,许多汽车公司继续召回相关汽车,世界各地的许多汽车制造商纷纷召回超过1亿个有缺陷的安全气囊,包括本田、丰田和许多其他汽车公司。三菱汽车在燃油消费欺诈后陷入财务危机,日产汽车帮助并成为三菱汽车的最大股东。然而,日产汽车有限公司最近也遇到了麻烦。在成品车的出厂检验中,大量不合格人员被用来灌注出厂检验程序。本月6日,日产宣布召回38款车型,总计约116万辆。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一些日本制造企业为了保持竞争力而铤而走险,这给日本精密制造业的声誉蒙上了阴影。
独立汽车公司和国际巨头之间仍有差距
起步晚于德国和日本的中国汽车工业,正在利用广阔的国内市场,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准确把握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加快赶上传统汽车制造国家的水平。自2014年以来,中国自主品牌逐渐摆脱低迷,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16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811.88万辆和2802.82万辆,同比增长14.46%和13.65%,其中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2442.07万辆和2437.69万辆,同比增长15.50%和14.93%。去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总销量1052.86万辆,同比增长20.50%,占乘用车总销量的43.19%,市场份额同比增长2个百分点。德国和日本汽车分别位居中国品牌之后的第二和第三位,销量分别为451.03万辆和379.15万辆,分别占乘用车总销量的18.50%和15.55%。
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经远远超过了德国和日本。根据日本汽车销售协会联合会和日本全国轻型汽车协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2016年日本国内市场新车销量为497.026万辆,这是自2011年日本发生地震和海啸灾难后,新车销量首次降至500万辆以下。根据德国交通运输部的数据,2016年德国共售出335.16万辆汽车,同比增长4.5%,成为欧洲汽车销量最高的国家。虽然德国品牌和日本品牌在各自的本土市场有绝对优势,但中国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也有地理优势,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远远高于德国和日本。
源地图
中国的汽车制造和销售规模已经超过了德国和日本。特别是在国内suv领域,自主品牌越来越自信,长安、长城、吉利、川汽、荣威等自主品牌迅速崛起。根据总工会的数据,今年9月份,自有品牌SUV的销量为57万辆,占国内SUV市场的58.6%,而日本和德国品牌SUV的销量远远落后于自有品牌,分别为15.47万辆和9.86万辆。
凭借优异的销售形势,吉利、长城、川汽、东风等独立汽车公司发起了品牌向上攻势。虽然自主品牌发展迅速,但整体实力与国际汽车公司仍有差距。例如,广州汽车集团近年来投资100多亿元进行自主研发,广州汽车川汽成为中国发展最快的自主品牌之一。然而,广汽川汽今年发布的一份公告显示,齿轮箱等核心部件仍然存在缺陷。广州汽车川汽在公告中表示,由于suv gs8变速箱的供应能力不足,今年5月至9月,广州汽车川汽不得不将川汽gs8的产量降至每月7000辆左右,这可能会导致一些消费者订单的交付周期出现延迟。广汽川汽将继续积极与齿轮箱供应商沟通,尽最大努力增加齿轮箱的供应和gs8的产量。预计10月份将恢复正常的配套供应。
川汽的变速箱供应商是丰田参与的日本爱信公司。核心部件由国际供应商提供,而川气不是这样。表面上,许多国产汽车越来越漂亮,但在风景背后,事实上,许多汽车公司仍然依赖国际供应链的核心部件。三菱发动机、爱信变速箱、博世esp和其他日本和德国制造的产品仍在各自品牌的新车上大量出现。
中国工会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近日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德日等国际汽车巨头相比,中国在设计、经验积累、产品供应链体系等方面仍存在巨大差距。特别是在供应链系统中,独立汽车公司仍然依赖国际供应链。虽然产品质量可靠,但实际上自主性不是很强。
我希望新能源汽车将超越弯道[/s2/]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方兴未艾,新技术、新材料、新产业不断涌现。为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赢得主动权,德国推出了工业4.0战略,美国发布了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和先进制造国家战略计划,中国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所有这些都以技术变革为核心驱动力,打造和巩固了制造强国。在未来的竞争中,全球制造模式将发生重大变化。
根据世界银行2016年发布的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去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万亿美元,其中美国占24.32%,居世界首位;在中国排名第二,占总数的14.84%;第三和第四位分别是日本和德国,分别占5.91%和4.54%。
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崛起正在加速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
汽车是各国制造业的主要竞争产业之一。汽车作为各种高科技应用的强大载体,是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自汽车诞生以来,大量先进的科技成果不断应用于汽车,以其强大的推动力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目前,随着环保、安全和节能技术法规的日益严格,以及消费者对汽车产品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科技从未像今天这样迅速、广泛地应用于汽车领域。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汽车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和汽车产品的整合加快,汽车产品形式和生产方式发生深刻变化。轻量化、电气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共享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为了抓住新一轮发展的机遇,中国近年来大力推出了一系列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措施,希望在新能源汽车的轨道上实现弯道超车。目前,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和销售国。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前十大销量被所有独立汽车公司占据。新能源汽车公司比亚迪也赢得了2015年至2016年新能源汽车公司的全球销售冠军。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去年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不断在电池、电机、电子控制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上进行技术储备,有些技术甚至领先世界。未来,比亚迪将不怕在新能源领域与大众、宝马和奔驰等传统汽车巨头竞争。
目前,荷兰、挪威、英国等欧洲国家已经公布了停止销售汽油车和柴油车的时间表,中国也开始研究禁止销售传统燃料汽车的时间表。此外,随着中国双点等政策的实施,汽车企业被迫加快电气化,跨国汽车公司和独立汽车公司加快了电动汽车的发展步伐。最近,长安汽车宣布,从2025年起将完全停止销售传统燃料汽车,并投资1000多亿元人民币推进新能源战略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家明确禁止销售传统燃料汽车的汽车企业。SAIC、东风、一汽、长安、BAIC、广汽等汽车集团在自主新能源和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最近公开表示,到2035年,中国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必将跻身世界第一梯队。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动力电池等核心部件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在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在规模和技术上已经加速赶上日本和韩国的巨头。目前,宁德时报已经成为宝马、现代等众多跨国汽车巨头的动力电池供应商。此外,国内企业和资本加速了对国际零部件企业的收购,为提升中国汽车制造业的竞争力铺平了道路。今年6月,高田申请破产后,中国电子供应商宁波盛骏的子公司kss希望以15.88亿美元收购高田,并希望将高田的技术和资源整合到汽车安全系统中,以提升宁波盛骏在全球汽车供应链中的地位。今年8月,国内金沙江资本收购了日产的全部电池业务及相关资产,并于10月15日在镇江新区迅速建立了总投资125亿元的日产电池中国总部及生产基地。
吉利、川汽、比亚迪等自主汽车公司除了寻求核心零部件技术突破外,还不断整合国际人才资源,提升工业设计等方面水平,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实力。
10月18日,在广交会期间举行的2017中国制造颁奖典礼上,4309件作品中的53件赢得了“中国制造美”奖,包括汽车产品。作为“中国制造”评选活动的评委,国际工业设计大师luigi colani对“中国制造”的发展前景表示乐观。例如,中国在高速铁路和其他交通工具方面发展迅速,在数量和规模上超过了德国,在质量上逐渐接近德国,甚至在某些方面赶上了德国。未来,通过在工业设计方面不断努力,中国制造业可以在国际市场上上升到与德国制造业同等的地位。
由技术变革主导的新能源和无人驾驶时代即将到来。面对一百多年来处于大变革时期的汽车工业,国内自主汽车企业表现出异常积极和对未来充满期待。崔东树认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自主汽车公司应该能够在弯道超车,但只能在局部地区的弯道超车,如微型电动车市场,而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技术积累很强的产品中,暂时难以在弯道超车,需要不懈的努力。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德国、日本制造跌落神坛 中国将成下个汽车强国?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2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