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80字,读完约4分钟
新闻地图
[推荐阅读]
中国加息以保护汇率?专家:央行的相关操作不是加息
难道人民币汇率不值得保护吗?看看余永定怎么说
2月15日,人民币中间价上涨174点,为三周来最大涨幅。与此同时,一些媒体报道称,央行在春节后第二次发布窗口指导意见,要求银行控制信贷供应规模,而这种窗口指导意见并不仅限于大银行。
继假期后的直接“加息”、间接“抽水”和“换嘴”之后,央行昨日发布的信贷数据进一步显示出收紧信号:1月份m2同比增长11.3%,央行的纸币发行率仍保持在去年底水平。低;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大幅下降,表明资金明显收紧。
春节以来,央行在公开市场的一系列操作传达了“收紧货币政策”的信号。一段时间以来,“央行加息以保护汇率”的说法一直很盛行。
然而,2月11日,海外版的《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没有理由通过加息来保护汇率”的长篇文章,正式否认了这一说法。本文主要强调三点信息:
1.央行在向金融机构融资时收取的利率并不意味着加息。
2.央行最近的行动主要是为了控制风险、防止通货膨胀和促进改革。
3.中国经济基本面的不断改善并不支持人民币大幅贬值。
关于第三点,包括政府在内的中央银行一再强调,我们不应在这里讨论太多,而应集中讨论前两点——“非加息理论”和“风险通胀理论”。
“非利率上升理论”
在讨论“加息的真假”之前,有必要澄清加息的定义。一般来说,“加息”是指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从而增加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成本,进而迫使市场利率上升的过程。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支持“非加息理论”。他认为,货币市场的利率变化与存贷款利率的变化方式不同,有的会逐渐传导,有的会被金融机构自己消化。
这句话的流行观点是:即使央行上调mlf利率、slf利率和公开市场反向回购操作利率,也不一定会影响存贷款利率。
然而,就在今天(2月14日),一些香港媒体报道称,包括汇丰银行在内的许多香港银行提高了人民币定期存款利率,因为它们担心内地会收紧人民币供应以稳定汇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首席经济学家徐洪才向凤凰财经解释说,加息是该行的决定,而不是央行的指示。
但是,从明显的结果可以看出,央行此前的货币市场操作已经影响了存款利率,直接原因是银行担心央行会为了“保护汇率”而收缩流动性。
在外汇储备跌破3万亿美元的“红线”后,市场哀叹外汇储备输给了人民币汇率。既然流动性正在收紧,利率真的必须让位于汇率吗?
“风险通货膨胀理论”
今天发布的还有一个重要数据:中国1月份的cpi同比增长2.5%,达到两年半以来的新高;1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增长6.9%,创下五年多来的新高。cpi和ppi均高于预期,中国通胀水平正在加速上升。
当通货膨胀上升时,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却在下降。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6.7%,第一、二、三、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6.7%、6.7%、6.7%和6.8%。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趋势
到2016年,中国的gdp增长率已经连续六年下降,一些分析师认为,中国经济一直处于“低迷”区间。自去年以来,原油和大宗商品的市场状况一直很好,这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滞胀”的担忧。
作为回应,《人民日报》去年发表了一篇很长的文章,“中国的经济滞胀理论没有依据”。本文引用专家的话说,判断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否进入滞胀有三个条件:第一,高价格和高通胀水平;第二,失业率高;第三,经济低速增长,停滞不前。就中国而言,目前的失业率很低,经济增长率仍然是世界上最好的,这不符合“滞胀”的定义。
那么如何理解高通胀数据呢?市场总是说“通货膨胀比老虎还厉害”,徐洪才说,短期内,通货膨胀率确实处于历史高位,但不要惊慌,将来会逐渐下降。[/s2/]“在美元持续升值的背景下,油价不会大幅上涨,我预计未来油价将在45-55美元/桶的范围内波动。”
如果通胀和风险得到控制,而央行最近的紧缩措施并非旨在控制风险和防止通胀,那么只有一个结论:紧缩政策(加息)可能真的是从稳定汇率的角度来考虑的。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央行再下窗口指导 “加息保汇率”到底成不成立?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2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