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405字,读完约11分钟
数千平方米的场馆,醒目的牌匾,整洁的电脑...在洛阳的一个企业孵化器里,虽然外观很华丽,但是里面只有几个经营者。这是一幅现实的画面,在一些城市并不少见,也是一个需要引起警惕的深层次问题。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山西、河南等地发现,在“群众性创业创新”工作不断推进、亮点众多的同时,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也在不断出现:有的地方,数字被视为结果,创业园在短时间内遍地开花;有些人急于报名,只留下表格;有些公园看似繁华热闹,但实际效果却令人担忧。
冲上去,到处开花
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创业园和孵化基地无疑成为许多地方最引人注目的风景。然而,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些地方公园建得太快,太多,甚至不顾条件,这引起了许多专家和基层人民的担心。
沿着太原市学府街,在一条长约500米的道路的一侧,有三个创业园和创业市场。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市高新区有30多个“双创”基地;截至今年7月,河南省洛阳市“双创”园区总数近20个,其中只有10个是经人力资源和社会部门认定的创业孵化基地;山西省长治市大力开展“创业型城市”建设。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部门认定并向省申报的示范创业园区和孵化基地已达6个...
然而,随着“双创”公园的蓬勃发展,“越多越好”、“多少公园名存实亡”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计划在10个乡镇建设创业园,目前该县已建成5个创业园。"一个县能有多少企业家和大学生,需要这么多创业园区?"县企业家张鹏无法理解这一点。
山西省东南部一个国家重点扶持发展的县,常住人口3万人,年财政收入只有8000万元。在过去的三年里,该县只有400名大学毕业生被录取。然而,今年6月,该县还向一家经营百货商店和装饰品的购物中心颁发了许可证,成为该县唯一的“商业孵化基地”。一个月后,记者走访并询问了购物中心附近,但没有人知道先锋公园在哪里。我在许多购物中心都找遍了,但我从未找到一个喜欢这项政策的大学生企业家。最后,商场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说了实话:“创业还处于注册阶段。最近,有十个人要求注册。虽然卡挂着,但商场里没有商店。”他说,等到今年9月租金到期,然后看看是否有商家退还租金,腾出店面。
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之前已经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可能不太好,但国家有要求,该县还应列出其创业基地以响应号召。该县计划今年再建几个创业园区。
事实上,即使是一些大型知名公园也缺乏实际需求和项目支持,实际运行效果令人担忧。
洛阳市人社局培训中心与一家企业合资成立了一个400多万元人民币的企业孵化器,重点支持文化创意项目。据园区负责人介绍,已有12家企业被吸引入园,52家公司在创业苗圃区注册。记者在公园接受采访。在7000平方米的办公区内,只有一家室内装饰公司、一家健身房、一家木制家具博物馆、一家艺术工作室、一家摄影工作室和一家创意咨询公司,其余房间完全是空.风格有40台电脑的保育区被锁上了,崭新的电脑被整齐地摆放着,好像从来没有用过一样。该负责人解释说,文化创意企业不需要坐在办公室里,也可以在家里用电脑工作。
尽管增长率非常强劲,但继续建造花园的冲动仍在继续。河南省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计划,他们要求从2016年开始,每个县每年都要建设一个创业园,活动将持续三年。建筑型创业园要求不低于4000平方米,园区型不低于6000平方米。
“如果每个县都有三个这样规模的创业园区,是否需要和有足够的项目支持?”面对记者的提问,该负责人表示,现在是营造氛围,多少创业园合适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频繁的混乱令人担忧
与此同时,随着这些园区的上市和揭牌,个别地方创业园区的建设和运营也逐渐出现了一些混乱。一些专家认为,一些地方的“双创”基地数量在短时间内飙升,但一些所谓的创业基地只是办公楼、商贸城和集市的复制品。更有甚者,无论是创业、办学,还是打着圈地的幌子搞房地产,都是令人费解的。
混乱之一:“原始设备制造商”转型,获得补贴
很难想象这是山西东南部一个城市中“最标准”、“规模最大”的创业园,也是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事实上,这个创业园是有800年历史的城隍庙市场。据房产局的工作人员称,市场上有252家主营业务,其中60家是享受政策补贴的大学毕业生和企业家。“事实上,为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味着开店和摆摊。与普通商户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租金的降低。”一个经营冷饮的店主说。
城隍庙市场的“华丽转身”是许多创业园建设模式的一个缩影:将创业创新的“标签”放在原有成熟的集贸市场和商场,一方面省时省力,迅速实现“嫁接”;另一方面,你至少可以赢得人气、眼球和真正的补贴。
在城隍庙这个市场,财政补贴资金每年超过200万元,主要用于租金减免和管理服务费。创业的效果和可持续性是什么?公园方面只说这相当于免费培训。
混乱2:到处都是,热衷于“上市”[S2/]
陆续出现的创业园数量惊人,许多地方上市的热情相当高。
陶艺电子商务信息产业园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原为民营投资的电子产业园。去年,32家店铺出租给企业家,刚刚落户10多家企业,这已经初具规模,并迅速吸引了当地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团委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前来悬挂自己的创业孵化园区招牌。
在洛阳,由于部门众多,许多公园重叠在一起,同时承载着多重“身份”。在家乡的一个区,有“留学人员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城市创业孵化基地”等10多个牌匾。
在采访中,许多基层群众对创业园的发展现状表示焦虑和不满,认为部门太多、投资太快、姿态太大,不仅使创业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也使所谓的创业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团委、经济和信息局、中小企业局、科技局、教育局和农业局都在这样做。每个人都在现场。这是对的吗?”就业服务中心的一位主任说。
一位基层社会和社会局局长坦言,“双创新”实际上是一项任务,不能什么都做,只能同时赚钱。“作为一个政府部门,我们还没有弄清楚它能发挥什么作用,以及如何定位它。我们仍然需要探索”。
混乱3:开始一个商业“帽子”,并随时戴上它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你看到的一些“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可能与“创业”无关。
小微企业创业园位于河南省北部的一个镇上,占地143亩,于2014年竣工。规划12家企业,目前已有4家企业投产。主管工业的副市长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一些企业原来集中的地方已经发展成为城市中心。后来,我们重新规划和拆除了原来的企业,并计划在郊区这样一个工业园区,与企业转让的初衷。
“企业都是现有的,没有新的创业项目。为什么它被称为先锋公园?”记者问道。这位副市长说,搬迁企业的规模也可能扩大并变得更强,所以它被称为创业园。
山西的一些大学毕业生表示,在创业初期,他们参观了一些打着“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旗号的办公楼,但这些学生发现,所谓的创业基地不过是在成熟的办公楼上打个招牌。一些办公楼被称为“创业园”,这与商业地产开发商没有什么不同。这些办公楼只能为企业家提供有限的办公空间和资源。山西农业大学教师程海(音译)表示,他曾在一些地方参观过一些创业园和创业基地,但这些所谓的创业园和创业基地很少考虑企业孵化能否发展、最终能生存多少企业以及如何维持企业的运营。
混乱4:“李鬼”搭便车,伪造很难防止
在看似繁荣的双创公园建设中,一些地方混淆了概念,让人困惑不解;更有甚者,无论是创业还是办学,还是打着圈地的幌子搞房地产,也让人摸不着头脑。
位于河南省某市东郊的电子商务产业园于2015年与当地技师学院合作,在园区内设立了技师学院和电子商务学校,被宣传为“创新办学理念”,开创了“工厂中校,工厂在校”的模式。
记者在电子商务产业园看到,由于初期规划的面积较大,产业园内部只有10个空,人很少。据知情人士透露,与技师学院合作的主要原因是原计划与实际投资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且大面积土地被by/きだよ占用,急需引进其他力量。对于技师学院来说,电子商务专业不仅听起来高,而且实际教学成本远远低于传统的电子机械类培训,所以它也愿意接受。
电子商务学校投入教学后,启动了“行业+学习”的模式,建立了“123大学生创业园”。记者在现场看到,所谓的创业园只是教学楼的一楼,只有10个店面,20多平米的房间里陈列着一些网上出售的物品……这样的场景让人很难相信它是创业园。
虽然只招收了一名学生,而且“创业”还很遥远,但学院的居住面积相当大:一排排整齐美观的多层建筑不仅为员工提供住宿,还向外界出售。“一个普通的中心城市怎么可能有这么多大型电子商务企业,又怎么可能负担得起这么大的电子商务培训和创业基地?这是以圈地为幌子创业、办学还是从事房地产?你不能让它不清楚。”知情人士表示。
防止“双重创新”流于形式
在接受《经济信息日报》采访时,许多专家认为,“双创新”是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是一个长期关注的问题,应该得到探索和宽容。但是,一些暴露出来的问题需要高度警惕,以免误入歧途,流于形式。
首先是“追求数量,缺乏质量”。
山西省人力资源研究协会会长王崇义表示,一些创业服务提供商获得了国家补贴,但向创业者提供的商业模式咨询、市场项目筛选和融资解决方案有限。还有一些创业基地雇用一些创业导师进行培训,以应对主管当局的检查,但其中至少有一半不具备创业导师的资格,导致创业项目的低水平重复。
一些专家认为,有必要防止低水平和简单化的“双重创新”的实施。创业不是简单的“贴标签”,也不是帮助穷人,更不用说简单地在“创业”和“就业”之间划一个等号。如果你不动动脑筋,不清晰地思考或辨别,“双重创新”从长远来看只能是“见量不见质”。
第二,“上市和品牌是非常有创意的,没有长远发展的想法。”
在一些地方,无论是园区标准、鼓励政策还是补贴措施,都有明确的要求,然后他们就会遵守,没有因地制宜的措施和细则。因此,一些地方政府对创业进行了大量投资,但真正的创业援助效果并不好。
有专家指出,创业园区依然遍地开花,这说明大众创业和创新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凡事都有两面性,所以我们应该警惕已经存在和可能存在的“创业泡沫”。
“对地方政府而言,只有真正研究地方‘双创新’的特殊性,进行有针对性的基地布局和扶持,考虑全省转型、经济结构和‘双创新’,鼓励具有地方特色和发展价值的创业项目,‘双创新’才能持续。”一位受访者表示。
许多受访者建议,创新和创业应该从实际出发,在深入扎实的研究基础上得到引导和支持,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打头项目,遏制创业支持的冲动和惯性,杜绝利润转移和腐败。政府花钱支持“双创新”基础,投资应着眼于效果。要建立规范的指导、引导、监督和评价机制,并将其落实到各级政府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中,才能更好地解读“双创新”的“好经典”。企业和企业家也应该更加脚踏实地。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创业园遍地开花乱象频出 建设泛滥流于形式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2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