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94字,读完约4分钟

今年以来,上海证券交易所按照依法监管、严格监管、综合监管的总体要求,认真履行一线监管职责,加大了对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处理的违法案件数量以及处理的家庭和人数大幅增加。

据统计,上半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共作出6项公开谴责决定,23项通报批评决定,48项监管关注,共计77项,同比增长97%,涉及46家上市公司,同比增长84%;负责人方面,共处理董事95人,股东29人,财务顾问项目发起人6人,共130人次,同比增长62.5%。

上交所履行一线监管职责 上半年共作出纪律处分77份

关注监管和削减、重组等行为

上海证券交易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今年处理的案件中,不仅存在传统的常见违规行为,如非法减持、非法业绩预测、未能及时披露重大事项等,而且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违规行为也频繁发生,如非法并购、滥用停牌、信息披露导致的市值管理不当等。

上交所履行一线监管职责 上半年共作出纪律处分77份

比如,非法减持大股东和董事监事不仅是日常监管的内容,也是近期监管的重点。2015年7月,中国证监会发布第18号公告,禁止相关实体在6个月内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公司股份。2016年1月,中国证监会发布新规定,具体规范上市公司大股东和董事减持股份的行为。上半年,针对违规行为,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了10多项纪律处分和监管措施,公开谴责了山水文化、 闽江物流等公司的相关股东或董事;对已采取承诺回购、实收资本等补救措施的非法减排量,应酌情从轻处罚并通报批评。

上交所履行一线监管职责 上半年共作出纪律处分77份

上海证券交易所相关人士表示,自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以来,重组效率明显提高。然而,与此同时,利用重组概念抬高股价和以重组为名滥用停牌的“忽悠重组”现象也时有发生。上海证券交易所将并购重组计划等信息披露纳入事后监管范围,加大了对“造假”、“双高(高估值、高承诺)”重组和避免借壳重组的调查力度,对80多项重大资产重组进行了信息披露监管调查,督促公司补充披露900多项问题,努力加强风险披露。

上交所履行一线监管职责 上半年共作出纪律处分77份

上半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共处理了15起此类违规事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重大问题策划随意,相关责任人未尽职尽责,导致公司股票长期停牌,如临海股份、 西部资源、星湖科技;二是重组计划披露存在重大遗漏,重组风险披露不充分,如亚星化工和上海三毛 。在责任追究方面,上海证券交易所严格履行中介机构的责任,追究不勤勉尽责的财务顾问保荐人,共处理6人次。

上交所履行一线监管职责 上半年共作出纪律处分77份

对“触底”的监督直接触及关键点

“追根溯源”监管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严格监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重要方式,主要是通过一轮或多轮调查,直接触及“关键”问题,增强信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重点督促公司对相关公告进行清晰解释,充分揭示风险。上半年,针对公司信息披露不完整、风险披露不充分的情况,上海证券交易所督促相关公司发布500多条补充和更正公告。

上交所履行一线监管职责 上半年共作出纪律处分77份

据报道,上海证券交易所在监管中主要发现了三类不当披露行为:一是信息披露涉及跨境转换或热点话题,但公告内容可能会产生严重误导,如中安消费者公告涉及机器人 、无人机等。行业,但公司实际上只为相关行业提供配套服务,并不直接投资上述行业。 公司公告避重就轻,没有说明具体情况,风险披露不足;二是重大事件关键信息存在明显遗漏。例如,*圣坤吉未披露控股股东股权转让的重要有效条款,友九运会相关股东未及时披露一致行动人的关键信息;第三,公司有选择地披露可能对股价有重大影响的重要信息。如曙光股份有限公司 前期积极披露新能源客车产量和销量快速增长,但后期未能披露月销量连续为零,可能对投资者造成重大误导。

上交所履行一线监管职责 上半年共作出纪律处分77份

在今年年报后审计中,上海证券交易所全面贯彻行业监管理念和要求,着力提升年报信息含量,向130多家公司发出了年报后审计询证函,提出了3500多条审计问题。同时,对年度报告审查中发现的违法线索启动了相应的问责程序。从审计情况来看,违规行为主要涉及四类:一是涉嫌通过提前确认收入等违反会计准则的行为夸大收入或利润;二是向关联方借款形成非经营性资金占用,重大担保债务逾期未披露;三是关联交易、资产处置等重大交易未决定且未及时披露;第四,未按要求披露业绩预测或业绩预测“变脸”。对于这些违规行为,上海证券交易所已对事实清楚的案件做出了纪律处分决定,一些案件已启动纪律处分程序,将及时严肃处理并向市场公开。

上交所履行一线监管职责 上半年共作出纪律处分77份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上交所履行一线监管职责 上半年共作出纪律处分77份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3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