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42字,读完约6分钟
正如欧洲受到难民潮的困扰,香港也面临假难民涌入的问题。这些人主要来自东南亚或南亚,被非法集团偷运来港,以“难民”的名义来港从事非法劳工或非法活动,不但成为香港治安的毒瘤,而且造成沉重的社会负担。最近,内地开始与香港联手打击非法中介人和偷渡者,并拒绝将东方之珠变成“难民港”。
年消费量将达到17亿港元
假难民的涌入淹没了香港
香港于1992年签署了《联合国禁止酷刑公约》。为了防止酷刑或其他类似行为在世界上继续发生,《公约》规定,如果有理由相信任何人在另一个国家将有遭受酷刑的危险,签署国不得将他们驱逐、遣返或引渡到他们所属的国家。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以“难民”的名义滞留香港。他们在自己的国家没有受到酷刑的迫害。他们来香港主要是作为黑工赚钱,刑讯逼供的机制被严重滥用。
据统计,在1992年至2008年间,香港入境事务处共接获4,574宗酷刑投诉,至今已有超过11,000宗个案。然而,在最近几年审核的3000多份申请中,只有十几份(不到1%)符合要求。换句话说,99%以上的入境难民与酷刑无关,但实际上是假难民。
这些索赔者主要来自东南亚或南亚国家,如印度、越南、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印度尼西亚,其中40%以上是偷渡者。为了“淘金”,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潜入香港市区。如果他们找不到黑人工作,他们就会犯罪,甚至被帮派招募,成为“雇佣兵”。他们打架、贩毒、敲诈勒索,刑事案件数量一个接一个上升,成为公共安全的毒瘤。因盗窃、袭击或涉毒犯罪被警方逮捕的假难民人数从2011年的476人增加到2014年的738人,增幅为55%。在假难民聚集的地区,居民们都很担心。
此外,假难民人数激增,大大增加了香港政府的财政负担。由于香港有责任保障来港难民的基本生活,每一名滞港难民,不论真假,现在每月都可以获得超过3,000港元的津贴。2012年,香港政府处理酷刑索赔的总支出超过3亿港元,而且在过去两年中大幅增长。预计2016-2017年的总支出将超过17亿港元。
各行各业都在讨论解决困难的方法
许多成员呼吁堵塞漏洞
假难民问题已引起香港各界有识之士的关注。多位议员及学者呼吁香港政府收紧酷刑索偿制度,缩短审查难民身份的时间,并在发现假难民后,立即遣返,以免因大量人士留港而造成社会问题。否则,问题会继续发酵,香港将来可能成为“难民港”。
事实上,香港政府早已认识到假难民问题的严重性。虽然有关部门想做点什么,但他们有困难。香港入境事务处处长陈国际较早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大部分假难民在被捕后必须遣返时会提出申索,而他们对拖延入境程序更感兴趣,例如声称需要更多时间填写表格;审计部门安排会议后,三分之一的人因“不适”等原因未能如期开会,有些人甚至看不到任何人。很多人用这种方法在香港居住了很多年,然后“摊枝摊叶”,令情况更加混乱。
假难民的问题不能永远搁置。行政长官梁振英最近表示,特区政府会从公安和外交两方面处理难民问题。同时,香港保安局将建议修订《入境条例》,加重对非法入境者的刑罚。
根据香港现行法例,任何人安排或协助“非法入境者”来港,最高可被罚款500万港元及监禁14年。不过,由于历史因素,“非法入境者”的定义只包括来自越南、内地及澳门等地区的偷渡者,而其他地区的偷渡者只可被控以“协助及教唆他人非法入境”,最高可被判罚款25,000港元及监禁3年。因此,必须将“非法入境者”的定义扩大到任何非法移民,以加重处罚。
不过,有些议员认为这些措施只是表面现象,香港最终要退出《禁止酷刑公约》才能解决问题。
早在今年的两会上,香港人大代表、保安局局长兼入境事务处处长李少光向记者表示,香港没有足够能力应付大量假难民,目前最需要的是“自掏腰包”,并要求中央政府在咨询香港政府后,正式通知联合国,让香港退出公约。
上月底,多位议员向联络处请愿,希望中央政府协助香港退出公约,彻底解决假难民问题。他们认为,虽然西方社会会指责香港“拒绝承担国际责任”,甚至退出公约后会对香港经济造成损失,但香港人应该权衡利弊,不要为了维护国际形象而牺牲自己的福祉。
这个问题源于跨境人口贩运
内地与香港联手打击边境走私
假难民涌入香港是如此猖獗,以至于他们中的许多人通过内地偷渡到香港。因此,自今年二月起,内地执法部门联同香港警方,展开一项打击粤港边境走私活动的特别行动。
中国和邻近的东南亚国家山水相连。东南亚一些人被“淘金梦”所诱惑,或铤而走险,乘船或爬山非法潜入中国大陆,然后被非法走私组织秘密运送到广东及周边地区当黑工。公安部边防局表示,走私团伙组织严密,分工明确。香港的走私者负责远程控制,而东南亚和南亚的走私者负责招募走私者。中国的走私者负责将他们从边境和港口运送到广东沿海地区,然后等待走私香港的机会,从而形成一个“一站式”的走私产业链。
去年,广东边防军截获了多起走私案件。一些偷渡者是由非法中介安排的,每个人支付1000至10000元不等的中介费。中介声称从事的工作的工资比原籍国的收入高10倍以上。在一些偷渡者被警方抓获并遣返回国后,他们等待着找到下一个国家和地区东山再起的机会。广东和香港一直是他们眼中的“淘金热”。
香港《星岛日报》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印度所有主要的求职网站上都有“香港急需招聘难民”的广告。印度公司将帮助联系香港的非法中介,为“难民”安排住宿和工作。相关人员到达香港后,香港律师将准备索赔文件;如果“难民”愿意支付更高的费用,中介机构也可以伪造工作经历证明和假学历。
鉴于外国人非法入境从事非法劳工工作、来港走私的突出情况,公安部决定部署广东、广西、云南、新疆边防出入境部门,于今年2月20日至2017年7月20日联合开展打击粤港边境走私活动专项行动。自一个多月前开始行动以来,广东、广西和云南公安边防部队已经抓获了2943名非法入境的外国人。142名国内外运输者被捕,其中29名来自东南亚和南亚。香港警方报告称,截获了94名外国走私者,比上个月下降了46%。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假难民骤增成负担 香港拒成“难民港”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7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