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57字,读完约3分钟

岛内“立法院”新一届会议开始时,“绿色委员会”提出要“立法”废除悬挂国父孙中山肖像,为“台独”分子设立“纪念日”,收回国民党不正当的党产,平反“二二八事件”,引起了舆论的诸多批评。香港《大公报》今天评论说,民进党是立法院最大的政党,要通过悬挂国父孙中山肖像、签署郑南榕国殇日等法案并不难,但恐怕会对民进党推动两岸交流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民进党已缺乏与内地互信的基础,至今仍拒绝承认“九二共识”。打开与大陆对话的大门并不容易。现在它正在从事“去中国化”和恢复“台独”分子。民进党真的有诚意促进两岸交流吗?

港媒:民进党民代搞“去孙中山化”不利两岸交流

评论摘录如下:

台湾经济形势严峻,全岛人民都期待着新一届立法院的开始,集中讨论有关经济和民生的“法案”。然而,民进党“立委”致力于“政治清算”,提出“立法”废除国父孙中山肖像的悬挂,为“台独”分子设立“纪念日”,收回国民党不正当的党产,平反“二二八事件”,引起舆论诸多批评。一些台湾媒体指出,许多“法律修正案”是有政治目的的,而泛绿色阵营高举过渡时期司法的旗帜,为争取公平和正义而击鼓。然而,这个名称似乎预先假定要改革的对象是不公正的一方,那么怎么可能有“公平和正义”?有学者批评民进党“立法权”在手,第一刀砍向孙中山和国民党,显然不符合“台湾地区民选领导人”蔡英文希望在选举后推动执政党和反对党和解的气氛,更不利于民进党推动两岸交流。

港媒:民进党民代搞“去孙中山化”不利两岸交流

孙中山是岛上备受尊敬的历史人物,他的肖像挂在政府机构、学校和各种重要场合。然而,民进党视孙中山为眼中钉,当然是因为孙中山建立统一中国的理念与民进党的“台独”纲领完全不同。孙中山从革命一开始就显示了他从日本收回台湾的决心和意志。1894年钟惺同乡会成立时,孙中山在《成立宣言》等重要文件中表达了“亡羊补牢,割地为耻”的思想,并决心“还中国,收复失地”。1899年冬,他在日本东京从事革命活动时,用手绘制了一些中国形势图,并绘制了清政府割让给日本的台湾领土,以“震撼读者,永志不忘”。1922年8月,他在《统一宣言》中指出:“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经牢牢地印在我们的历史意识中。正是这种意识使我们作为一个国家得以保存,尽管它在过去遇到过许多破坏性的力量。”

港媒:民进党民代搞“去孙中山化”不利两岸交流

孙中山是连接两岸历史和情感的重要纽带,这让民进党和“台独”分子感到舒心。近年来,台南市政府想拆除市内的一座孙中山像,后来被“台独”分子强行推倒。民进党在立法院最后一次会议上也提出取消孙中山肖像的悬挂,但被国民党团退回程序委员会,无法进入审查阶段。现在,民进党在“立法院”占据了主导地位,并卷土重来。此外,民进党“立委”提出,1989年4月7日“台独”郑南榕自焚时,应依法指定为“言论自由日”。

港媒:民进党民代搞“去孙中山化”不利两岸交流

民进党是“立法院”中最大的政党。悬挂国父孙中山肖像、设立郑南榕“纪念日”等议案,不难通过,但恐怕会对民进党推动两岸交流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民进党已缺乏与内地互信的基础,至今仍拒绝承认“九二共识”。打开与大陆对话的大门并不容易。现在它正在从事“去中国化”和恢复“台独”分子。民进党真的有诚意促进两岸交流吗?

港媒:民进党民代搞“去孙中山化”不利两岸交流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港媒:民进党民代搞“去孙中山化”不利两岸交流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6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