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16字,读完约5分钟

5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一行

今年3、4月台湾“反服务贸易”运动,是民进党“英国派”操纵的“反马来西亚反中国”事件,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以来最凶猛的逆流。台湾的政治生态环境中有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这场黑人运动意想不到的因素是,绿色阵营已经将争取统一和独立的斗争变成了一场选举机会主义的政治游戏。然而,有一个很深的问题是难以预测和解决的,那便是为何有那么多台湾人和学生可以在大陆多年来向台湾推行经济优惠和利益的政策下,被煽动成为“反服务贸易”和“反中国”的工具?

两岸关系对策由“先经”调向“先政”

有人解释比较问题,是因为内地对台湾的经济优惠措施不足以惠及中小企业和基层市民;所谓的“送礼”也意味着名字比好处更重要。大陆各省市不断到台湾邀请投资和采购代表团,每次公布的金额都相当可观,但大部分都只是未兑现的意向书。虽然这种解释有一定道理,但总的来说,过去几年来,大陆对台湾的资助非常慷慨,台湾的中下阶层至少是间接的受益者。你为什么对大陆“以德报怨”?一些台湾学者认为,北京对台湾采取的“以经济促政治”的策略是无效的。

两岸关系对策由“先经”调向“先政”

两岸关系的核心是政治问题

应该说,台湾主张的“先政治后经济”是无效的。马来西亚政府最先提出“先搞政治”,北京也附和,形成了“先搞政治,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共识,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指针。

两岸关系的核心是政治问题,应该优先考虑政治解决。政治和经济密切相关。先发展两岸经济关系没有错。这实际上是“先易后难”的战略思想,不应该提出“先政治后经济”的不科学的原则。政治中有政治,政治中有经典;在政客应该“先”和“后”的时候,不可能有一个共同的标准和认知。如果台湾坚持“维持现状”,并不断声称“条件不具备”,“后政府”将在可预见的未来。多年前,台湾当局倡导“先政治后经济”,这似乎是战略应用的“铺垫”。

两岸关系对策由“先经”调向“先政”

过去六年来,两岸政策可谓“经济领袖”。两岸经济关系突飞猛进,政治关系严重滞后。即使是一点点进步也让它变得困难。不久前,台湾甚至经历了大规模的“反华”政治逆流。因此,大陆需要重新审视“第一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并逐步调整为“第一政治”主导的多元化台湾政策。

两岸关系对策由“先经”调向“先政”

[/s2/]两岸一体化的关键在于“民心工程”[S2/]

早在2012年11月8日,中共十八大报告就宣布了从“1992共识”到“一个中国框架”的台湾政策顶层设计。报告强调“促进平等协商,加强制度建设”;“探索国家尚未统一条件下的两岸政治关系,并作出合理安排”。“一个中国框架”是两岸政治取向发展的基础。

两岸关系对策由“先经”调向“先政”

今年3月,在北京举行了两次会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把“巩固和增进两岸政治互信”放在对台政策工作的首位,把“促进经济一体化”放在第二位。“整合”的水平已经超越了简单的“沟通”和“盈利”。在会议上,于提出“加强与台湾民意代表和基层民众的交流”的主张,表示将利用的平台,与台湾立法会议员、县市议员和乡镇代表进行多层次的交流。

两岸关系对策由“先经”调向“先政”

Xi先生在5月7日会见宋楚瑜时强调,大陆将深入了解台湾人民特别是基层人民的实际需要,照顾弱势群体;“我们应该想更多的办法,创造更多的条件,让海峡两岸的年轻人有更多的接触和交流。”这从战略上提醒我们,习主席重视两岸关系的政治工作。要深入台湾基层群众和弱势群体,做好青年工作;让两岸青年多交流,建立友谊和政治互信,对两岸政治关系的未来发展和突破具有战略意义。

两岸关系对策由“先经”调向“先政”

有港台评论员说,“向宋会学习,就是怕台湾学生运动”,北京被迫调整对台政策。事实上,这种调整早在台湾学生运动之前就已经开始了,而且自十八大以来已经酝酿了一年多。自2012年底以来,两岸举行了多次民间和半官方政治会谈,今年2月的“张”更是开启了两岸官方互动,标志着两岸政治对话与互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新阶段的关键任务是探索两岸关系的政治取向,通过协商做出合理安排。在“一个中国”框架下,两岸可以相互作出政治让步,构建新型的两岸政治关系。

两岸关系对策由“先经”调向“先政”

有人认为台湾仍有实力维持现状,但它没有实力和筹码让大陆做出政治让步。根据习主席提出的“两岸一家”的概念,用“实力芯片比较理论”来处理和解决“一家”内部“亲戚”之间的矛盾是不合适的,而应该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一个大人物,大陆应该主动推进政治让步政策。这不是弱点,而是强者自信地释放善意;台湾很小,需要更多的政治智慧,所以我们应该抓紧时间做出政治让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海峡两岸一家”的合理安排。

两岸关系对策由“先经”调向“先政”

解决两岸政治关系的实质是解决中国未来的政治制度问题。两岸一体化成败的关键在于政治软实力的“民心工程”。如果大陆推行对台湾的政治让步政策,将会比经济利益政策更有效地赢得人民的支持。(香港管仲研究所所长、独立评论员/林占略)

两岸关系对策由“先经”调向“先政”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两岸关系对策由“先经”调向“先政”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7474.html